“娃哭就不抱,不哭就抱?”这样做到底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

最近网上流行的“哭了不抱,不哭就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等育儿法很火,使用过这样的育儿法的家长们会发现,这些方法确实能够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们省心省力的乖婴儿。只是宣扬这些育儿方法的人,并没有告诉你故事背后惊人的真相。
在20世纪30、40年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叫华生,他认为后天环境对个体行为具有压倒一切的影响。不管孩子出生时如何,只要控制好环境,就能训练孩子成为我们期望的人。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本书中,华生提出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育儿思想,而上述所说的“哭了不抱,不哭就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其本质都是来源于华生的这个育儿思想。

那么,通过这种育儿方式长大的孩子最后都怎么样了呢?
从华生孩子的例子中,可见一斑。华生不仅提出了这样一种育儿方法,而且其本人也是忠实的实践者。华生的大儿子雷纳并没有像他的父亲一样,学习行为主义而是学习精神分析,即使如此,还是没能改变他不断自杀的念头,或许是因为早年和父母的情感链接过于匮乏,最终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和前妻的两个孩子,女儿如同雷纳一般多次出现自杀行为,而小儿子则是一生都在流浪,靠着华生的救济维持生活。不仅如此,伤害甚至传递到了第三代,华生的外孙女和自己的母亲一样,爱酗酒,也多次出现过自杀的念头……
除此之外
笔者还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些有关于哭声免疫法的例子,一位母亲因为照顾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孩子过于辛苦,这时她的朋友就向她传授育儿经,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去管他,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以后慢慢就不哭了。
这位家长听从了她朋友的建议,之后发现确实慢慢的孩子就不哭了,非常有效。
随着孩子的成长,在其他小孩子又哭又闹地时候,她的孩子却非常乖巧。
然而渐渐地,家里人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对劲,喊他总是不回应,像是没听见一样,到了该说话的年龄,也不说话,连妈妈都不喊。
家人这才慌了神,带他去医院,一看就是好几年,也没见好转,直到现在7岁了,还是不说话,家人带他看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有轻微自闭倾向。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哭声免疫法等育儿方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为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的情感互动,而这也是哭声免疫法等方法的最大弊端。
所谓和父母的情感互动,就是指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们要给与适当的回应。正是这样的回应会让孩子对世界有一个基本的信任,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关注的,父母是值得信赖的,可以依靠的。
而当父母选择无视的时候,婴儿会在没有回应的煎熬中,积累巨大的愤怒和恐惧,稍微大一点之后,可能一点小挫折就会让孩子无理取闹大爆发;
或者就是像上文例子中所说的那样,孩子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让别人进来,自己也不出去。
父母是孩子行为问题的根源,只有父母不断地去认识,不断地去成长,孩子最终才能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