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禁不起“留守”,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和孩子“黏”在一起

文 / Angelia妈咪
2019-08-26 03:06
"

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开销,很多时候单靠丈夫一个人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很多家庭都是夫妻双方共同进入职场为家庭打拼,而孩子就只好扔给老人带,虽然这一切看起来非常的完美,各司其职,而且还能维持家庭很好的运转,但是表象的背后永远是让人感到悲哀的,都说孩子和父母之间就有代沟,那作为父母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之间来说,他们的代沟是不是就更大了呢?

因此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并不是一件很理智的事情,因为老人的年龄在那里摆着,他们的教育观念自然很陈旧,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也不会进行的很顺利,同时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问题,让孩子的成长受到阻碍,导致这一辈子都不可逆的伤害,足以让父母追悔莫及,当然除了心理问题之外,最直接的就是孩子对父母的陌生感,甚至父母出门时间长了再回家的时候,孩子都不认识自己了。

亲情禁不起“留守”,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和孩子“黏”在一起

我的女儿一脸害怕的叫我阿姨

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晨晨从孩子九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出来工作了,虽然很舍不得孩子,但是为了家里能够更好的运转,晨晨还是咬一咬牙就决定把孩子交给公公婆婆来照顾了,但是公公的身体还不好,不能脱离婆婆的照顾,所以晨晨便把孩子送到了公公婆婆家,就这样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本来想着可以定期来看孩子,可是事情哪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呢?

因为晨晨的工作太过于忙,所以她平时就根本腾不出时间来探望孩子,一晃好几个月时间就这么过去了,终于晨晨腾出了一定的时间,满心欢喜的来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家来看孩子,可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晨晨心痛不已,因为孩子似乎已经不认识她了,见到她的第一面时,一直畏畏缩缩在奶奶的身后 看也不敢看自己,甚至还管自己叫阿姨!

亲情禁不起“留守”,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和孩子“黏”在一起

天呐!自己的孩子竟然叫自己阿姨,哪位母亲能够承受起这样的苦痛和打击呢?晨晨听到这两个字直接就落泪了,但还是尽量的忍住了自己悲伤的情绪,利用这些空余时间和孩子好好亲近亲近,毕竟自己过后还要出去工作的,望着孩子那可爱的模样,而想到之后自己竟然又要与孩子分离,晨晨就更加的伤心难过了。其实这就是留守家庭的无奈,父母也是很无奈,可是不得不说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把孩子扔给老人,真的会对孩子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缺少家长陪伴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1、自卑、敏感。

本身孩子天生就是很依赖父母的,而且父母又能给予孩子很多的安全感,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压抑,让孩子内心很焦躁,也很敏感,甚至看到别人的家长一直在陪自己的孩子时,他们会产生极度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是没有人要的孩子,尽管这些都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但是此类情感却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心里,无法更正。

亲情禁不起“留守”,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和孩子“黏”在一起

2、讨好型人格。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孩子又渴望父母能够陪伴自己,渴望周围人能够关注自己,对自己好,所以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刻意去讨好别人,想引起对方注意的性格,这种性格虽然表面看起来很让人喜欢,但是这并不是孩子最真实的状态,他们在伪装自己,在压制自己,更是在委屈自己,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又怎么能够幸福快乐呢?

亲情禁不起“留守”,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和孩子“黏”在一起

3、懦弱、怕事。

通常孩子在什么时候能够坚强勇敢呢?必然是背后有父母的支持的时候,这样他们会觉得有安全感,而当自己的背后没有任何人的时候,孩子就自然会很恐惧,当然也会莫名的害怕,而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孩子懦弱与胆小怕事,但这都是由环境造成的。再有一点家长让老人去照顾孩子,却忽略了老人可能会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亲情禁不起“留守”,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和孩子“黏”在一起

家长把孩子留在老人身边,却从来不考虑老人是不是能够照顾好孩子?

1、老人年龄太大,无力照顾孩子。

首先老人们的年龄都太大了,他们的精力和体力都大不如从前,所以在照顾孩子时,也未必能够很周到很体贴,严重地话还有可能会引起孩子身体健康上的威胁,甚至对老人自身的身体健康也带来很大的威胁。

2、对儿媳有偏见,对孩子进行误导。

虽然说老人对儿媳抱有偏见的这种情况不绝对,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如此,儿媳做的好不好我们先姑且不谈,因为老人对儿媳的不了解不理解等因素,都是很有可能会造成误会的源头,就此老人们就会在孩子面前说妈妈的一些坏话,长此以往,会破坏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印象。

亲情禁不起“留守”,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和孩子“黏”在一起

3、没有活力,孩子也死气沉沉。

相信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力满满,激情四射的,可是如若把孩子和已至暮年的老人放在一起,每天孩子都耳濡目染老人们没有活力的状态,孩子又怎么能够充满活力,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呢?

由此可知,把孩子长时间与老人放在一起,并不是值得推崇的,所以说父母即便不能真的时时刻刻在孩子身边,也要让自己的精神与孩子同在。

1、离开要有仪式感。

父母怕自己离开太明显,让孩子意识到之后,不忍心让自己走,或者还可能大哭大闹,所以便寥寥草草的偷偷离开,可是孩子又不傻,到最后知道的时候,他们反而会更伤心,更加绝望,而且造成的内心冲击也会更大,而如果家长和孩子郑重其事的告别,并且态度明朗些,情绪乐观些,孩子得负面情绪就必然会少一些,我们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也会少很多的。

亲情禁不起“留守”,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和孩子“黏”在一起

2、给孩子足够多的关注。

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缺少安全感,所以他们非常渴望能够得到父母的关心与注视,所以爸爸妈妈们应该给孩子足够多的关注,从而让孩子心里能踏实一些,表现的也能更乖一些,而且这样以来,他们也能够真心地明白其实爸爸妈妈一直都是爱自己的,也一直都是在自己身后的,所以孩子就会恢复到以前活力满满的状态。

3、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时间保持良好感情,和维系双方状态的必备工具,父母和孩子也要时常进行沟通,作为了解彼此,促进双方感情的途径,而且孩子也能因此内心充满阳光和温暖,却不是以往的冰冷和绝望,当然,父母也可以根据对孩子的沟通结果,来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相处进而教育,从而让孩子更好得成长。

亲情禁不起“留守”,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和孩子“黏”在一起

父母由于生活所迫,而失去与孩子长时间共处的机会,虽然是可悲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对孩子的关心和爱,那么孩子也一定会成长的更为正向一些。我们为了生活奔波,最终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吗?何不从开始就给孩子他们想要的爱,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加快乐,成长的更加健全。

".jp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