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一天出生5个大胖宝宝,个个超8斤!父母大喜,医生却皱起了眉头……
早些年
新生儿体重超过8斤还是件稀罕事
可近几年
体重超过8斤的新生儿越来越多
上周,光体重超8斤的新生儿
在东阳市人民医院
妇产科8月29号一天就接生了5个

一天五个超8斤儿
是喜是忧?
“真是个大胖小子(姑娘)。”
这是对新生儿最好的赞美,也是为人父母最愿意听到的形容。
前不久,家住东阳城区的吴女士(化名)一家格外高兴,喜事临门,添了个大胖小子。
8月28日晚,吴女士出现腹痛,宫缩症状,感觉是要生了。
家人急急忙忙的把吴女士驾到车上,送往医院,由于孕期摄入营养过多,一个怀孕,吴女士胖了50斤,家人可是费了不少劲才把吴女士送到东阳市人民医院产科。由于体型肥胖,胎儿过大,分娩的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好在东阳市人民医院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经验丰富,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吴女士顺利诞生了一位9斤重的大胖小子。这边家属一听是个九斤多的大胖小子,都开心的不得了,边上其他产妇的家属在听到这个消息也纷纷感叹这个孩子养的好。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期体重控制的忽视,很多巨大儿产生,在东阳市人民医院产科,多的时候一天就有五六个8斤以上的巨大宝宝。与吴女士家9斤胖小子同一天出生的,另外还有四个孩子体重突破了8斤,分别是8.1斤、8.4斤、8.7斤、8.9斤。在家属欣喜自家孩子养的不错的同时,东阳市人民医院产科主任杜舜兰却充满了焦虑,这是为什么?
杜主任表示,五位重量级宝宝在医学上称为巨大儿,近年因营养过度而导致巨大儿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趋势。巨大儿手术产率及死亡率均较正常胎儿明显增高。当产力、产道、胎位均正常时,常因胎儿过大导致相对头盆不称而发生分娩困难,如肩难产。

01
什么是巨大儿?
杜主任称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克者(即8斤),就可以称为“巨大儿”。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巨大儿仅为3%左右,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新生儿的出生平均体重开始增加,由孕妇营养过剩导致巨大儿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到本世纪初已经达到7%~8%。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达到10%。国外发生率约15%,巨大儿对母婴均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02
巨大儿为什么会出现?
杜主任告诉小编,巨大儿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遗传因素
父母身材高大者,可能有较大的胎儿。产妇孕前体重65kg以上,常发生巨大儿。
产次
临床统计发现,胎儿体重随孕妇胎次,孕龄有所增加。营养补充要适当
妊期营养过盛与胎儿体重有一定的关系,要求妊期营养成分合理搭配,营养补充要适当。
妊娠合并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
常可分娩巨大儿,胎儿软骨发育不良,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致巨大儿,畸形儿。
过期妊娠
胎盘功能良好,继续发育者可有巨大儿。03
巨大儿的危害?
主任告诉小编,巨大儿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危害:1.对产妇的危害
对产妇的危害
正常大小的胎儿都是通过母体的骨盆娩出的,但由于巨大儿的胎头大而硬,往往胎头会在骨盆入口处“搁浅”,再加上胎儿身体过胖或肩部脂肪过多,同时并发肩难产,则困难更大,常需施行剖宫产。如果处理不当,可危及母亲健康和生命。
(1)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阴道过度伸张或撕裂易造成子宫脱垂。
(2)分娩期的延长、子宫收缩不良造成产后大出血甚至死亡,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产妇死亡率为0.488%,其中“巨大儿”造成的难产死亡率高于顺产死亡率。
(3)造成产道撕裂伤,由于胎儿太大出生时会很困难,容易导致产程长、难产及产道撕裂伤。不但阴道裂伤,重者甚至发生子宫和膀胱破裂。
(4)剖宫术后引发的伤口感染、腹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等症,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
对胎儿的危害
(1)巨大儿在分娩时由于身体过胖、肩部过宽,通常会卡在骨盆里,通过勉强的牵拉过程易引发骨骼损伤,有时因为时间的延长,还会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2)神经麻痹,在处理过程中发生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肩丛神经瘫痪,严重的可能导致终身残疾。
(3)巨大儿易发生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和其他疾病。
(4)医学研究证明,剖宫产的新生儿因未经产道挤压,不易适应外界环境的骤变,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液体,肺部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者。
(5)巨大儿中发生先天性心脏病、无脑儿等畸形的比例高于一般正常体重儿,并且在长大后患肥胖症的几率也较大,将成为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易患人群。
04
怎么预防巨大儿?
杜主任表示预防巨大儿,孕妇和家人要做到以下几点:1.孕妇应适度参加活动,不要整天待在家里坐着或躺着。
2.孕妇要适当补充营养,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的摄入,保持自身体重和胎儿体重的匀速增长。
3.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进程,当发现胎儿增长过快时,应该及早去医院做一次糖耐量的检测和营养咨询,合理调整饮食,避免隐性糖尿病的发生。
4.为胎儿做一次心脏超声波检查,以明确有无先天性心脏畸形存在,做到早期干预。
本期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