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难言的“尴尬”—尿失禁,还能好吗?4招让你自信做宝妈

文 / 湖南医聊
2020-01-02 16:48

今年5月,SHE中的Ella在社交平台发长文,坦言自己有长达三年的尿失禁困扰,并在接受了手术治疗。

关于尿失禁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由长沙市江湾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带你正确认识尿失禁。

生产后的女人都怎么了?

据统计,在我国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并不低。

那么,为什么生完宝宝后容易出现尿失禁这种现象呢?

产后尿失禁现象的发生,和女性生理控尿的机制有关。

简单来说,怀孕时,盆底支持组织一方面受到激素水平的影响。

一方面受到增大子宫的长期机械压迫,结构和功能都会受到一定损伤。

当宝宝降生后,宝妈的激素水平恢复了,也没了宝宝做“支撑点”,就容易引起尿失禁。

此外,自然分娩的过程也会导致盆底结构的变化。

不仅会牵拉、压迫到神经,还会损伤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导致尿失禁。

除此之外,产钳助产、分娩时第二产程延长、分娩次数增加、胎儿过大以及孕期肥胖也都是导致产后尿失禁的重要原因。

很多产后妈妈因此不敢出门,不敢走远,不敢咳嗽,不敢大笑,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和心情,也很容易导致产后抑郁等情绪问题。

所以,希望大家对于妈妈们多一些关怀与体谅,因为她们已经承受了太多太多,她们真的很伟大!

为什么会出现产后尿失禁?

No.1

膀胱持续受压

在孕期和产后发生的尿失禁绝大多数是压力性尿失禁。

在怀孕初期,逐渐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会出现尿急尿频的症状,但该症状在子宫增大超出盆腔水平后消失。

然而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孕晚期腹中子宫逐渐膨大,胎儿、胎盘、及羊水持续压迫膀胱和盆腔脏器,对尿道括约肌产生很大的压力,有的会出现尿失禁的症状。

No.2

激素作用

孕期雌孕激素水平增高,使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分解增强,胶原蛋白量不足以维持盆底组织的韧性和弹性。

No.3

经产妇盆底肌群功能降低

经产妇在上次妊娠分娩的过程中盆底持续受压,导致肛提肌神经麻痹,肌肉筋膜损伤和盆底神经肌肉急性及慢性损伤。

虽然大部分妈妈在产后42天盆底功能可以得到恢复,然而绝大多数产妇会遗留盆底肌电表现异常(60%~80%),盆底肌群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松弛。

盆底肌群肌力下降明显的(20%~30%)的产妇,产后会遗留明显盆底肌功能障碍表现,如漏尿、中度脱垂、盆腔痛、性功能障碍等;

肌力下降不明显的,因膀胱不再受压,尿失禁症状会一过性消失,然而如果不进行盆底肌群康复锻炼,随年龄增加,肌力及雌激素水平持续下降,盆底功能会进一步受损。

相关文献报道,怀孕使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升高一倍,而孕期有尿失禁者,其围绝经期尿失禁的发病率高达92%。

如何防治产后尿失禁?

No.1

训练膀胱

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并通过逐渐延长两次小便的时间间隔来训练膀胱。

时间间隔可以从半小时逐渐延长至3~4小时。

No.2

锻炼括约肌

在有尿意的时候,不要马上去小便,推迟15分钟去卫生间,坚持锻炼1~2周,然后将时间调整为推迟30分钟。

还可以坐在马桶上,小便到一半时,然后突然停止,反复练习。

Tips:训练要注意方法

(1)训练时尿意不能操之过急

(2)在训练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身心放松,两腿微张是最佳训练姿势。

(3)注意在训练时仅需收缩肛肌,不要收缩其他部位的肌肉,避免不能准确收缩肛肌。

(4)注意练习时间的间隔,最好在两次练习之间要有十秒钟的休息和停顿。

No.3

控制体重

孕期体重增加太多也会增加尿失禁的风险,建议孕妈要控制好体重。

No.4

避免便秘

便秘时堆积的肠内容物也会增加对膀胱的压迫,孕妈妈需要保持大便通畅。

产后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产后疾病,孕妈不必过于担心,很多时候通过积极锻炼盆底肌肉,就可以和尿失禁说Byebye了。


(编辑zebra。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源:长沙市江湾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