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睡觉只能左侧卧?这种孕妈可能右侧卧和仰卧更适合,你是吗?
怀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很多没有怀过孕的人总是认为孕妇能够吃很多好吃的,有产假可以休息。但是这只是片面的,对于很多怀孕的准妈妈来说,怀孕真的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怀孕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翼翼,即便是睡觉也要注意自己的睡姿。

对于睡姿,也就仰卧、侧卧、俯卧三种情况。根据个人习惯的不同,有人喜欢侧卧,有人喜欢仰卧,也有人会喜欢俯卧。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在三种睡眠姿势中,有60%的人喜欢仰卧,但是也有35%的人喜欢侧卧,而喜欢俯卧的人数也是最少的。
很多准妈妈以前也没想过睡觉要有规定的姿势,这让不少人因为睡觉的姿势而失眠了很久。对于刚怀孕的人对睡姿虽然没有太大的要求,但是到了肚子一天天的大起来以后就不得不注意自己的睡姿了。

左侧卧睡是指头向左侧倒着睡得姿势。对于孕妈妈来说,最佳的睡姿就是左侧卧位。与仰卧睡姿比较,仰卧的睡姿更容易导致呼吸不通畅。而右侧卧则容易压迫胎儿。
1、改善供氧状态
对于睡姿来说,很多人提倡左侧卧得睡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原来子宫大多是右旋转状的,并且偏于身体的右侧。左侧卧睡不仅可以缓解孕妈妈得身体负担,而且也不容易发生挤压到孩子的状况。

子宫中的血液大多来自于子宫的动脉,当孕妈妈采取左侧卧睡时,子宫会向左侧发生偏移得现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子宫内动脉的压力,减轻动脉血管的张力。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增大胎盘的血流量,进而影响对胎儿的供氧量。
因此左侧卧睡的姿势有益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根据医院的统计显示,这样的睡姿,可以减少低体重儿出生率和低围产儿死亡率。
如果检查发现胎儿宝宝的生长发育过于缓慢的情况,准妈妈就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睡姿出现了问题。

2、减轻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研究表明,左侧卧的睡姿可以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当妊娠子宫不在对下腔静脉压迫时,回到心脏的血流量增加,因而肾脏的血流量增加。此时脑组织的血液供给趋于正常,可以减少妊娠高血综合症的发生。
在下腔静脉的压迫减轻时,下肢静脉在抬高的状况,回流通畅,下肢的浮肿也逐渐缓解。

3、保证对胎盘的营养供给正常
我们都只带胎儿跟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然需要经过胎盘,这个时候,如果胎盘的供给出现问题,那么胎儿就会受到影响。
而左侧卧位可以减轻子宫对孕妇主动脉的压迫,可以维持正常的子宫动脉的血流量,胎盘的血液供给就会得到保证。因此胎儿的生长发育就可以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

到了临产期,可以说是“抗战”即将走到了尽头。这一时期是关键的时期。而这一阶段,准妈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早产的情况出现。
在临产期医生大多建议准妈妈采取左侧卧位的睡眠姿势。此时可利用胎儿在羊水中的重心作用,让胎儿宝宝的头部沿骨盆顺利的向下。在分娩的状况下,可纠正头位不称,降低难产率。

根据有经验的医生的得出的结论,胎儿的头部下降后,跟子宫颈紧密接触,可以增强宫缩的强度,对产程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减少宫颈水肿的情况,避免仰卧综合征的情况带了的不利情况。
有的准妈妈到了孕晚期,腹部不断地增大,但是还是习惯仰卧的睡觉姿势,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发冷,血压下降的状况。这就是典型的仰卧综合征的症状。

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孕妈妈在仰卧的状况下,重量压向脊柱,导致脊柱两边的静脉和动脉受到压迫,静脉中的血液不能流回心脏,血流量逐渐的变少,血压会逐渐的降低。这样的情况不仅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更是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心脏中输血量不足,以及大动脉被压迫,对子宫的血液输送会因此而减少,严重的情况会导致胎儿缺氧窒息致死亡。因此到了孕晚期最不能采取的姿势就是仰卧的睡姿。

如果在睡觉的时候发现不适,此时不要立即起床,在血压过低的状况下,容易摔倒,此时应该立即改为左侧卧位,或者是半卧位的姿势,不适的症状就会得到立即的缓解。
孕妈妈右侧卧位的睡姿对胎儿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到了孕晚期,增大的子宫一般都是出于右旋的状况。这时进行右侧卧位的睡姿就会压迫静脉回流,影响血液循环。

因此,医生并不建议孕妈妈采取右侧卧位的睡姿。但是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右侧卧位的姿势,但是这样的姿势不能长时间的保持,不然会影响胎儿的健康。一般情况下,右侧卧位的姿势在保持半个小时以后,就要换成左侧卧位的姿势。

并非在怀孕的任何时期都一定要保持左侧卧的睡姿,在妊娠一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胎儿的胎儿的重量不会太大,对身体的压迫较小,可以采取根据自身的习惯采取合适的睡姿。但是趴着睡的姿势应该排除在外。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左侧卧位的姿势,对于一些血管畸变,或者左右侧器官发生偏移,血管移位的人来说,左侧卧位可能并不太适合。至于适合什么样的睡姿,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权衡利弊,不要盲从。
对于睡觉姿势的问题,还是应该以保证健康为目的。在遇到的不适的情况时应该及时请教专业人士,健康的问题从来没有小事。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