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超全补铁攻略已送达,还不快收藏

文 /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2020-01-17 08:30

每张表都是干货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世界上多达80%的人口缺铁,而30%的人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是发达国家唯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以及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贫血类型。

女性是缺铁的高发人群


  • 阶段1:青春期

青春期时生长发育旺盛,机体对铁的需求量大,加上月经来潮,导致容易发生贫血。

  • 阶段2:妊娠哺乳期

妊娠哺乳期时既要满足自身铁需求,还要供给宝宝营养物质,大大提高了铁需求量,若不额外补充,贫血几乎不可避免。我国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9. 1%,尤其是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可达到33.8%。

  • 阶段3:中年期

中年女性受宫内节育环、子宫肌瘤等影响,月经量较多,铁的流失已成必然。
  • 阶段4:老年期

老年女性胃肠道吸收功能减退,造血功能衰竭,贫血的发生也是有增无减。

当然,除了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外,女性在饮食方面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和行为习惯,如很多女性为了减肥而节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以素食为主),也导致了女性容易缺铁。缺铁的危害对于非妊娠期女性来说,缺铁导致身体疲倦、脸色苍白、呼吸短促、头痛、焦虑、脱发等症状,甚至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 对于妊娠期女性,缺铁将危及两代人,不仅导致自己更易得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以及产褥感染,甚至发生流产、死胎、早产等危害。另外,母体缺铁导致新生儿铁缺乏,进一步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以及抵抗力。 因此,合理的补充铁对于女性来说至关重要,在学习如何补铁之前,我们得先对缺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缺铁≠贫血 我们都知道,缺铁和贫血息息相关,很多人把缺铁等同于贫血。其实不然。首先,贫血不一定缺铁,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叶酸缺乏、病毒感染、红细胞酶缺乏等都可以引起贫血。

其次,缺铁不一定就会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缺铁最为严重的阶段。缺铁分为三个阶段:
  • 储铁减少期

  •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 缺铁性贫血期

所以要想补铁,得先知道自己处于哪一期。

临床检验缺铁的指标

目前主要检查指标

1. 血清铁蛋白是用于鉴别缺铁最敏感和特异性的指标,可准确反映体内储存铁的多少。对于普通女性,血清铁蛋白<15μg/L时考虑铁缺乏。而对于妊娠妇女来说,血清铁<20μg/L时即为缺铁。当血清铁蛋白<30μg/L时提示体内储存的铁即将耗尽,需及时治疗。因此建议所有妊娠妇女都要监测血清铁蛋白。 2. 血清铁、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也是辅助诊断缺铁的指标。 3. 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可以反映是否存在贫血。女性血红蛋白<110g/L时为贫血。 4. 铁剂治疗试验通过补充铁剂观察是否有效,有效即为缺铁性贫血;无效,再进一步诊断。通过以上指标诊断明确后,根据缺铁的程度及贫血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缺铁治疗方案

可以看出,不管哪一阶段的缺铁患者,都少不了补充铁剂。那么补铁药物有哪些?怎么服用?服用多久?服用时需要注意什么?以及哪些食物可以补铁?

铁剂有哪些?

这些药该咋吃呢?
  • 对于诊断明确的缺铁性贫血妊娠妇女应补充元素铁100-200mg/天,治疗后2周复查血红蛋白评估疗效。治疗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口服铁剂3-6个月或至产后3个月。

  • 对于非贫血妊娠妇女,血清铁蛋白<30μg/L,应补充元素铁60mg/天,治疗8周后评估疗效。

  • 对于非妊娠期的普通女性,诊断缺铁性贫血后,每天口服100mg元素铁,持续治疗4-6周观察血红蛋白变化。

口服补铁注意事项

  • 如果没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建议在进食前1小时服用。

  • 建议服用铁剂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 补铁期间尽量避免喝茶、咖啡和牛奶,它们会抑制铁的吸收。

  • 口服铁剂的患者约有1/3可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痛等胃肠道反应,此时可以从小剂量开始,每2-3天逐渐加量,直至达到治疗剂量。

  • 补铁期间,可能出现大便变黑,为正常现象,不要紧张。长期补铁还可能染黑牙齿,口服溶液可以使用吸管服用或服用后漱口,口服片剂可以将药物放于舌面上,直接用水冲饮下肚,避免咀嚼。

对于一些口服吸收不良、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或铁需求量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选用静脉铁剂,目前主要有蔗糖铁注射液和右旋糖酐铁注射液。但需注意的是由于静脉铁剂可能会有致命性过敏反应,因此使用静脉铁剂时必须在医院进行。

如何预防缺铁?1. 合理膳食保障充足和多样的食物供应,不要偏食,挑食。 2. 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的摄入

3.预防性补充铁剂 从妊娠初期至分娩,可补充5-60mg/天的元素铁。也可每周一次补充,补充120mg元素铁,持续整个孕期。对于贫血高发的地区,非妊娠期女性可以预防性补充元素铁60mg/次,每周一次,每补充3个月应暂停3个月,随后再开始补充;并注意定期复查血清铁蛋白等相关指标。 总之,女性作为缺铁的高危人群,平时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克服偏食习惯,增加优质动物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摄入。切不可自行盲目的补充铁剂,补充铁剂过多可能会诱发心脏病、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先到医院就诊,明确自己是否有缺铁或缺铁性贫血后,按照医嘱进行服药。若补铁后,贫血症状仍没有改善,及时到医院就诊哦。

参考文献:

[1] Gastroenterological Seciety of Australia, GESA Clinical Update: Iron Deficiency, 2015-10-1.[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8):2233-2237.[3]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7):451-454.[4]王方海,赵维,陈建芳, 等.补铁剂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6,40(9):680-688.[5]中国营养学会“缺铁性贫血营养防治专家共识”工作组.缺铁性贫血营养防治专家共识[J].营养学报,2019,41(5):417-426.[6] Guideline:Intermittent iron and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menstruating wome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