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因为擦屁股得肛瘘,该不该手术治疗?
近日,山东省立医院西院肛肠科的尤明辉主任在门诊接诊一位焦急的家长,这次的病人不是大人,而是仅有三个月的婴儿。小朋友不停哭闹,嗓子已经有沙哑声,家长告诉尤明辉主任,他在孩子的屁股上发现有个脓包,最初以为是被蚊虫叮咬的,涂抹药膏后消除,但很快又长出,现在脓包不断长大,最近还会腹泻,膏药治疗已经没有效果,导致小孩哭闹不断、食欲不振,这才急忙来医院检查。
尤明辉主任检查后发现,这个脓包出现在肛门一侧,如同针眼大小,带有红肿,现在已经有溃破迹象,不断分泌液体,是婴幼儿肛瘘的典型表现。

婴幼儿肛瘘发生在肛周,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因其不断分泌液体,导致肛瘘无法自行愈合,并且伴有腹泻等症状。近年来,婴幼儿肛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男性高于女性,多发生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身上。
造成婴幼儿肛瘘的原因有很多,骶骨曲未发育完全、皮脂腺分泌亢进、免疫功能不全、因尿布等物刺激皮肤等。尤明辉主任接诊过不少婴幼儿肛瘘的小患者,他们的病症多数是在擦屁股或者没有及时更换尿布湿导致的。由于婴幼儿的皮肤过于娇嫩,家长如果使用反复搓洗的尿布或者劣质纸擦拭皮肤,就会加大对肛周皮肤的摩擦,损伤肛门黏膜造成感染,最终诱发肛瘘。
面对还未形成脓肿的婴幼儿肛瘘,尤明辉主任建议服用药物,配合温水坐浴和药膏,进行保守治疗。如果已经形成脓肿,必须通过手术将脓肿切开,排清里面的脓液,避免反复感染,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瘘管会慢慢自愈。因此除非必要,尤明辉主任不建议进行根治手术,如果已经肛瘘形成,那也要到六七岁的时候再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对婴幼儿肛周肌肉造成损伤,影响肛周正常发育。

尤明辉主任提到,想要避免婴幼儿肛瘘,首先需要加强肛周护理,减少粗劣纸张和尿不湿对肛周皮肤的摩擦;其次坚持母乳喂养,少喝奶粉,减少腹泻等不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发现婴幼儿肛周问题,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