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遭引产?桂林先天性肠闭锁新生儿重获新生
若若(化名)是一名在妈妈肚子里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肠闭锁的患儿,险遭引产的她,在医生的救治和护理下,坚强地活了下来。
36岁的若若妈妈唐女士(化名)一直很想要二宝,经过积极备孕怀上若若,唐女士再次感受到甜蜜又幸福的胎动。孕23周时,唐女士在平乐县当地医院进行四维彩超检查,医师沉重地告诉她:宝宝很可能有先天性肠道畸形,肠道狭窄或者闭锁可能性很大,出生后将会遭遇手术、生存困难等等问题。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唐女士和丈夫一时很难接受,对是否留下这个孩子充满了疑虑和不安......最后,他们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终于等到复查彩超的日子,唐女士怀着忐忑的心情完成了四维彩超的复查,检查结果并没有给唐女士带来惊喜,依旧提示小肠狭窄或闭锁,唐女士最后的一丝希望彻底破灭了!

宝宝出生后需要手术才可能存活,手术效果如何?术后能否恢复正常生活?一切都是未知数!如果不能正常生活,对孩子、对家人都将是终身的痛苦,这对并不宽裕的小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一想到这些,唐女士和丈夫辗转难眠,做了无数内心斗争,煎熬挣扎,万般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放弃,决定引产。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孕期保健科主任唐玲芳看着复查结果,听闻夫妻二人有放弃的想法时,不禁为若若的去留担起心来,她耐心告知唐女士,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李玉峰对新生儿消化道畸形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建议唐女士和家人可以听听小儿外科的专业意见再做决定。
当时已是中午休息时间,李玉峰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立即赶到孕期保健科,与唐女士夫妻推心置腹地交谈。他耐心安抚,告诉他们像若若这种情况很有希望通过手术治疗痊愈。听到专家详细、专业的解释,唐女士夫妻内心的希望重新燃起,感觉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决定把若若宝宝生下来。
今年8月25日唐女士羊水破了,无法及时转运到桂林分娩,若若便在当地医院顺利出生。早产的若若,出生时只有35周,体重2.5公斤。唐女士立即联系桂林市妇幼保健院,若若被顺利收治在新生儿科。入院后医生迅速给若若进行腹部X光片检查和消化道造影,均提示十二指肠梗阻。

若若手术前的腹部X光片提示,其梗阻前端扩张、梗阻后端狭窄
李玉峰介绍,先天性肠闭锁是较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主要由于原始肠管发育异常,造成肠管连续性中断,致使近端肠管梗阻扩张。患儿出生后无胎粪排除,很快出现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手术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的唯一方法。
孕期保健科和小儿外科一直追踪着唐女士产检的情况,得知若若转到新生儿科后,李玉峰第一时间赶到新生儿科会诊,为若若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8月27日,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多学科协作,若若在全麻下接受了剖腹探查手术,术中,李玉峰发现空肠扩张肠管与远端肠管有隔膜形成闭锁,证实小肠闭锁,根据术前的方案给予空肠闭锁瓣膜切除和空肠吻合手术,历时2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新生儿科姜燕医生介绍,若若属于早产,且新生儿体重小,发育未成熟,耐受性差,手术及麻醉难度大,风险高,术前专家们与家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谈话,取得了家人的理解与信任。手术的成功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防治感染、营养支持、伤口护理等每一关都十分重要,新生儿科针对若若的病情制订了一系列的治疗计划及护理方案。
手术后,若若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李玉峰每天到病房查看,仔细询问若若病情,联合新生儿科医师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呼吸机支持、预防感染、镇静镇痛、静脉营养等治疗,若若伤口很快愈合,术后第6天可以喝糖水,第7天可以喝奶,第22天奶量顺利增加至每3小时60ml,体重增长到3.02千克。

经过35天精心治疗,若若康复出院了!这离不开若若父母的坚持,也离不开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孕期保健科、小儿外科和新生儿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强大的多学科协作团队,他们一起为若若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是你们给了若若第二次生命!谢谢你们!”若若出院时,唐女士夫妻感激地对医务人员说。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生儿外科技术、麻醉技术、术后管理也相应提高,从而使许多先天畸形及危重病症的新生儿在新生儿期就可以得到手术治疗。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李玉峰教授介绍,先天性肠闭锁在消化道畸形中并不少见。因类型较多,临床表现不一,出现症状的时间也不同,很多往往产检时就能发现肠管扩张,通常合并多种并发症。生后即有持续性呕吐,出生24-36小时内无正常胎粪排出,并有进行性腹胀等症状。目前该病的发生机制还没有完全明了,遗传、化学物质、孕期感染、母亲吸烟、基因突变等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否则多在一周内死亡,死于继发性肠穿孔、腹膜炎、肠坏死、吸入性肺炎等。手术的早晚、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直接影响其预后。诊断一经确立,应尽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