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易患这四种皮肤病,爸妈别担心!做好这几点就可以了
(一)婴儿湿疹
1.?病因
较为复杂,致敏原可以是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也可能是羊毛、化纤织品等日常生活用品。此外,与孩子的体质也有一定关系。
2.?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2~3个月的乳儿。先为粟粒大小红斑、丘疹,基底潮红,略有浮肿,很快变为丘疱疹或小水疱,可糜烂形成点状渗出及结痂等。呈多形态性改变。皮疹多对称分布,前额、面颊、头皮及肢端等处多见。大多数可在断奶后自然痊愈。
3.?治疗和护理
无特异性治疗,预防和护理很重要。对患有湿疹的孩子,乳母尽量少吃鱼虾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将致敏原经乳汁带给乳儿。保持面部清洁,避免湿疹继发感染。不要用热水洗脸,感觉不太凉即可,不用刺激性强的碱性肥皂。可用炉甘石洗剂、湿疹膏等药物止痒。衣服、被褥要用纯棉制品。
(二)汗疹(俗称痱子)
1.病因
发生于炎热季节,外界温度高、湿度大,体内汗液不能及时燕发,使汗腺口周围组织浸润肿胀、阻塞,体内汗液蓄积不能及时排出,致导汗小管扩张破裂。
2.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多汗或容易受摩擦的部位,如前额、颈部、胸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起初,皮肤出现点状红斑,很快形成粟粒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内含透明或半透明汗液。通常气候凉爽时自行消退。
3.治疗和护理
无特殊治疗,主要为预防和护理。居室应通风降温。要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对患有此类皮肤病的孩子,定期用温水洗净皮肤,然后敷用爽身粉。
(三)脓疱疮(俗称黄水疮)
1.病因
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为葡萄球菌,或与链球菌混合感染,传染性较强。
2.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皮肤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双手等。起初为红色斑点或粟粒至黄豆大的水疱,迅速变成脓疱。数日后脓疱破裂,流出黄色脓液,结成黄痂。脓液中含大量细菌,被脓液污染的正常皮肤可发生新的脓疱。感染重者会有发热症状。
3.治疗和护理
症状轻者局部应用抗生素,重者可口服用药。注意皮肤护理,防止脓液引发新的感染。
4.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对儿童进行隔离、治疗,患病儿的衣服、毛巾等要煮沸消毒。护理病儿后,及时清洗双手。
(四)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最常见急性传染病,容易在幼儿园中的幼儿或校园内的儿童之间传染流行,传染性很强。
1、流行特点
病毒存在于病儿呼吸道分泌物及水痘疱疹的浆液中,从发病之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播,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四季均可发病,多发生于冬春季。以6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
2、临床表现
病初1~2天有低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于躯干、四肢。最初为红色斑疹或丘疹,一天左右变为大小不等的水疱,1~3天后水疱开始干缩,迅速结成痂皮。干痂脱落后,皮肤不留瘢痕。在患病一周之内,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出现,而陈旧的皮疹逐步结痂,故病儿皮肤上可同时见到丘疹、大小不等的水疱和结痂等多种形态的皮疹,此现象称为“数代同堂”。在疱疹期病人有瘙痒感。
3、治疗和护理
一般抗病毒治疗。护理较重要。
可采用物理降温;并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的棉质衣服;内衣、床单要勤换洗;穿宽松的棉质衣服;修剪指甲,以免因痒而抓(挠)伤皮肤,继发化脓性皮肤感染。局部可用炉甘石擦剂止痒,涂龙胆紫可使疱疹结痂;做好隔离措施。
4、预防
病儿接触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
病儿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
对密切接触者应有3周的检疫期。
很多病症潜伏在孩子的身边,但只要爸爸妈妈做好预防和护理,一定会避免病症的发生,愿每一位宝宝健康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