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剂可防治轮状病毒的“良药”你知道吗?

文 / 欣德健康之星
2020-10-27 08:39

从10月份开始,就进入了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对抵抗力弱的婴幼儿来说,这便是“渡劫”时刻,很多孩子就算打了疫苗,还是会中招。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抗毒“利器”——母乳。

轮状病毒对2岁以下婴幼儿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存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死亡的婴幼儿有60万。尽管现有的疫苗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发病,但由于病毒类型繁多,交叉保护性差,每年还是会有很多孩子被感染,且感染后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案,只能采用补液、抗病毒等对症治疗措施。而母乳却是一剂“良药”。

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对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生、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其临床疗效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母乳自带免疫为宝宝护体

母乳中携带着大量来自妈妈的“免疫”物质,能增强孩子抵抗轮状病毒的能力。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抗体及免疫活性细胞,包括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IgM、IgG、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分泌产生的各种活性细胞因子,以及非特异性防御因子,这些免疫活性物质都能对孩子的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除了免疫抗体及免疫活性细胞外,母乳中含有的大量的寡糖和复合糖也会对婴幼儿的肠道起到保护作用。研究发现,母乳中的脂肪球膜蛋白(MFGM)能够降低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率或减轻腹泻时的症状,其中lactadherin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它可以调节胃肠道免疫细胞的活性,加强自身抗轮状病毒能力,有利于轮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母乳能防止病情恶化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严重性在于容易出现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如果不及时补液、纠酸并维持电解质平衡,很容易导致死亡,而母乳喂养能有效地阻止病情向重症发展。

母乳中的电解质含量适中,且处于相对低渗状态,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减少脱水的出现,且在同等病程及脱水状态下,出现酸中毒及低钾血症较人工喂养组明显减少。此外,母乳在小肠内的消化产物二肽、氨基酸等可促进钠的偶联吸收,从而降低腹泻的量和腹泻的频率。

母乳可缩短病程促恢复

母乳喂养之所以能成为好帮手,还有一个原因:它可以促进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恢复。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比人工喂养组短。

母乳中的营养物质不但可以很好地满足婴幼儿的需要,避免腹泻后的营养不良,而且搭配比例适合婴幼儿的消化吸收,可以明显降低孩子的肠道负担,保护肠道黏膜,增加患儿整体免疫功能,促进病情的恢复。而且它还含有能促进婴儿肠道黏膜修复的生长因子,可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

所以,“高危”的婴幼儿要想远离轮状病毒,除了做好防护,母乳喂养也是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沈蕙,李海,张钧,等. 母乳喂养对婴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影响.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4):175-176.

顾蓁,沈华琴. 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影响. 临床儿科杂志,2010(1):57-60.

苏畅. 母乳喂养方式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2012(8):1262-1263.

高宏博. 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398-399.

莫武桂,倪少娟,杨广林. 母乳喂养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婴病程的影响. 广西医学,2001,23(5):1029-1030.

唐晓芳,屈晓婷. 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影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7):1381-138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