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孕妇→产妇,太多女人丢失了自己的气血,这样补回来!

文 / 同仁妇产科郑桂香
2020-11-03 08:37

女人的一生,从从少女变少妇,从少妇变成孕妇,生娃之后,从孕妇产妇。

这个过程,女性的身体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角色的转换、生活轨迹的改变、家庭关系复杂程度的升级,每一环都给女性的身体、心理带来新的挑战。

睡不好、吃不香、怕风怕冷、面色憔悴、脱发、腰酸背疼、情绪易怒、郁闷、精力不足……这些都是身体无法成功应对挑战的结果。

产后女性之所以容易出现上述这些问题,是因为产后气血不足,再加上护理不当、起居不慎、家庭不睦等诱因,则出现上述诸多不适。

历代医家认为产后存在“多虚多瘀”的问题。“气血虚”为其本,其中血虚为主,气虚次之,瘀血阻滞,感受外邪为其标。

产后多虚

女性在孕期聚血养胎,全身气血相对不足,又偏血虚。

生产时用力娩胎耗气伤血,如果产程不顺或延长,则气血受损更甚;

若是剖宫产,金刄所伤,加重出血,更易造成气血亏损。因此,产后是多虚之体。

产后多瘀

女性分娩后正气不足,易感外邪:摄生不慎,感受外寒,或饮食生冷,寒邪 直中脏腑或经脉,血遇寒则凝而致瘀;

产妇情绪敏感,易生肝郁,肝郁气滞而致血瘀;产后血虚,经脉不充则气血运行缓慢,不畅而致瘀。

产后调理气血办法

中药

谨守产后“多虚多瘀”病机,以补虚祛瘀为基础治法,随症加减,助元气恢复、气血调和,促进身体修复。

代表方剂:八珍汤、生化汤、天王补心丹、金匮肾气丸等。

针灸推拿

中医外治通过针刺、艾灸、推拿等办法刺激穴位及经络,内调脏腑、外通经络,达到镇静安神、缓解疼痛、通调月经等效果。

食疗

药食同源是中医特色之一,在治疗或养生的过程中,正确的食疗能帮助气血更好的恢复以及维持身体在阴阳平和的状态,产后的女性气血不足的特点,正是食疗的适应人群。

用党参10g ,黄芪10g ,当归10g, 炒白术10g ,山药10g, 大枣3-5枚,龙眼肉5g ,陈皮3g ,炖半只鸡可以很好补充气血。

平日里也可以泡点补气血的茶饮,西洋参3g 大枣2枚 枸杞3g 玫瑰花3g。

产后康复调摄

调畅情志

情绪安定,精神愉快,有利于机体的康复,并且是保证母乳喂养顺利进行的决定因素。

调适起居

生活中应注意寒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关节、足部、腰腹、头部受凉,汗多者自备汗巾随时擦拭;

合理饮食

“产后饮食宜均衡、营养,尽量避免过分生冷、香燥、油腻、辛辣刺激之物,哺乳期应忌烟、酒、咖啡制品,注意钙剂、DHA等补剂的补充。

适当运动

产后适度的运动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促进骨盆、肌肉等组织尽快恢复,还有助于气血运行,帮助减脂塑形。

规范避孕

产后一定要注意规范避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哺乳期的女性,虽然月经尚未恢复,但可能已经恢复排卵,此时也需采取避孕措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