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医专一附院内分泌科:低血糖不是“矫情病”严重起来要人命!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
一、低血糖的分类
1.症状性低血糖:伴有典型低血糖症状,且血糖≤3.9mmol/L。
2.无症状性低血糖:是未察觉的低血糖,无明显低血糖症状,且血糖≤3.9mmol/L。(无症状低血糖有时更可怕,特别是凌晨)
3.相对低血糖:有典型低血糖症状,但血糖≥3.9mmol/L,多为血糖下降过快引起。
4.严重低血糖:需要别人帮助或急症住院,可能没测血糖,但是有引起低血糖的诱因和神经系统变化,补充葡萄糖后症状明显改善。


二、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成人一般常见症状为心悸、出汗(多为大汗)、震颤、饥饿,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改变。
持续大于6小时的严重低血糖会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伤,可能出现癫痫、昏迷,甚至死亡。
1.早期症状
患者早期可能会表现出焦虑、乏力、震颤、出汗、心悸等症状。
2.典型症状
新生儿低血糖:苍白、气促、发呆、容易哭闹、间歇性抽动、喂养困难等。
儿童低血糖:同成人类似,但可表现为癫痫大发作。
孕妇低血糖:同成人类似,表现为头晕、心悸、乏力、手抖和出汗。
老年人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大汗、心悸、恶心、苍白)不明显,但可表现为性格改变、失眠、多梦,甚至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脑梗塞。




特殊注意事项
新生儿、孕妇低血糖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危害较大,需密切关注,及时就诊。
1.孕期低血糖对胎儿的影响:孕妇血糖轻度下降(2.8~3.3mmol/L),需要及时补充糖分后,对胎儿的影响很小。但血糖值很低(<1.5mmol/L),或出现了昏迷、全身抽搐,会造成胎儿的低血糖,应立即到医院处理。如超过6小时未处理,胎儿大脑会受到严重损伤,甚至死亡。
2.新生儿低血糖的危害:低血糖发病越早,血糖水平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对新生儿的损伤越大,可表现为反应低下、喂养困难、嗜睡、呼吸暂停、震颤、惊厥等。反复出现低血糖或长期低血糖,不但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身高体重低、智力发育迟缓,还会引起癫痫、脑瘫等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


三、低血糖的诱因:
1、 胰岛素用量过多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少胰岛素量。
2、 由于开会、外出、收工较晚等原因使进食或加餐较平常时间推迟。
3、 进食量减少,未及时相应减少胰岛素。
4、 活动量明显增加未及时相应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5、 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且用量较大,常常白天血糖高而夜间低血糖。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之前未按时进餐或加餐。
6、 情绪波动幅度大,如一直比较紧张转为轻松愉快。
7、 出现酮症后,胰岛素量增加而进食量减少。
8、 应用加剧低血糖的药物或过多的酒精摄入。

四、低血糖的处理
1.急症治疗:如果有条件,马上测即刻血糖。进食15克含糖食物,15克含糖的食物一般有120ml的橘子汁、250ml的脱脂牛奶、150ml的可乐,还有4片葡萄糖片、4块硬糖块或者一个约120克的苹果、一个约160克橙子等。可以迅速提高血液中糖的含量。不建议摄入含脂肪类的食物,如巧克力,因为含有脂肪,可以减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血糖升高减速。等待15分钟,15分钟后测血糖:如果大于3.9mmol/L,无不适症状,就可以按照正常时间吃饭。如果小于3.9mmol/L或是不适症状没有好转,应该再给予15克食物,等待15分钟,继续观察。但是,如果再等15分钟后,仍然没有好转,则需要立刻就医。如果等待15分钟后,患者一般情况好转,但是,离下次进餐超过1小时,可以吃一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避免在下次进餐时血糖再次下降。
若患者意识不清或昏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喂食,以免窒息!
一般治疗
寻找低血糖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为糖尿病药物导致,调整降糖药物;如为肝源性低血糖症,则治疗原发病;如为胰岛素瘤所致,可手术切除





五、低血糖的预防
1.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2.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可在睡前监测血糖。
3.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电话、用药等。
4.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5.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






您的健康就是我们的使命,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