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消化不良的症状,脱水分几种?腹泻应该怎么样护理?
婴幼儿消化不良一般有下列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10余次;便稀,有少量水,黄色或黄绿色,无明显腥臭味。偶有呕吐、低热,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3~7日。
(2)重症腹泻。每日大便10余次至30~40次,便中水分量多,有腥臭味。患儿有呕吐、低热,若不及时补液可引起脱水、酸中毒。
(3)腹泻脱水。由于腹泻丢失大量肠液(即水分),患儿体内脱水表现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前囟和眼窝下陷、腹部凹陷,重者血压下降和尿量减少。脱水可分轻、中、重三度。
(4)酸中毒。由于肠液是碱性液,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盐而引起酸碱失衡,表现酸中毒。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深长甚至昏迷。
(5)电解质丢失。腹泻引起多种电解质丢失而致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及低镁血症。

发生本病时应注意寻找病因,排除消化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了解喂养情况,以及是否有不洁食物史、疾病接触史、食物和餐具消毒情况,以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预防本病应鼓励母乳喂养婴儿,尤其在生后4~6个月和第一个夏季最重要,避免夏季断奶。人工喂养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按时加辅食,但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儿童在身体不适时应减少食物量与种类,腹泻中应及时补充水或口服补液盐(又称ORS)代替。避免与感染性腹泻者接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注意洗手。
出现腹泻后,要给消化道以适当休息,控制肠道内、外感染,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给予良好的护理。
急性期应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及时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臀部皮肤若糜烂应暴露在空气中使之保持干燥,并涂以20%鞣酸软膏或凡士林膏。病室中空气应清新,防止交叉感染和继发感染。加强口腔及眼部护理。医护人员在检查患儿前后,都应该用流动水洗手。
轻、中型患儿减食至平时半量左右持续4~6小时,并给以口服补液盐,其配制方法为1升ORS饮料需NaCI34克、NaHCO325克、KCI15克、葡萄糖20克。轻度脱水第一日给50~60毫克/千克,在4小时内服完;中度脱水70~100毫升/千克,在4~6小时服完。重型者要去医院并给予肠外补液即静脉输液。对有肠道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常口服多粘菌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