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再来一轮儿疫苗大起底

文 / 陆絮聊育儿经验
2020-12-25 00:24

每年冬天都有人被流感击中,但是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低得可怜”,只有1%,北京算高的,8%。相信就算尝到了流感的厉害,下次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不接种。没有用、不安全,是他们常用的两大理由。

流感疫苗有没有用?

疫苗安全性究竟如何?

除了流感疫苗,其他疫苗该如何选择?

宫颈癌疫苗值不值得自掏腰包?

这些知识了解起来原本不难,但是隔一段时间出一档子疫苗负面新闻,就让人格外纠结。尤其再考虑到学龄前儿童月月、年年接种疫苗,我们对于疫苗的风险就特别担忧,听不得它有负面信息,有时候宁愿不打也不愿意出事……

本期“家有大孩儿”请到刘沛诚先生,他是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媒体事务负责人、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健康教育与促进专业委员会常委、本科和研究生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长期从事疫苗行业科普宣传及产品管理工作,来跟我们讲讲流感疫苗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疫苗是一种使用在健康人身上的特殊药品,对于药物,大家明显感知的是:我生病了,我吃了药,最后病好了,对于药物副作用往往忽略,或者是说觉得自己能够承受。而对于疫苗,最好的疫苗就是接种后没有任何感觉,然后你后面一生都不得病,但是恰恰因为体会不到生病的痛苦,对于疫苗就没有切身的感受了。

因为接受对象主要是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大家对于安全性的希望特别高,而对于异常反应的耐受性特别低。

但是大家误解疫苗,最终会耽误了自己的健康。这个曲线图是疫苗接种与疾病、以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之间的关系图。最开始,疾病的发生率非常高,随着疫苗的上市,接种率不断上升,传染病下降,但是这个过程中不良事件也时有出现,公众对疫苗的信心动摇了,接受率就会快速下降,这个时候疾病就可能爆发。而随着信心恢复了,传染病发病率逐渐下降,然后接种率一直保持稳定,最终我们也许可以实现消除这个疾病的目的。

大多数不良事件,特别是家长不能理解的,其实大多数都是偶合。也就是同时发生但是没有关系,有的也可能是和可预防的错误有关的,比如说疫苗的存储、操作或者管理。

第一部分问题:要不要打疫苗

l 《疫苗之殇》的纪录片看过后,对打疫苗有种恐惧,打疫苗风险到底大不大?

有句话说:不冒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人们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印象或者经验来夸大一个小概率的事件,比如说飞机的坠毁。很多人可能会因此再不敢坐飞机。也有可能会缩小大概率的事件,比如说酒驾引起的交通事故,很多人酒驾、醉驾,都认为“没事儿”。

疫苗也是一样的。其实大家仔细想一想,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远远大于疫苗出现异常反应的几率。另外,疫苗可预防的那些疾病产生严重危害的几率,要远远疫苗产生危害的几率。和药品相比,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通常是要高于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是我们往往选择去忽视他。而且买药所花的费用通常要远高于疫苗接种的费用,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个感受,比如孩子感冒了,去趟医院啊,可能好几百上千的。

疫苗批准使用的人群的年龄范围,都是要通过临床实验来证实的,而我国的药品其实往往并没有针对儿童进行专门的研究。

以手足口病的治疗为例,手足口病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在救治手足口病时候用了特别多的各种各样的药物。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高达24.4%。是成人的4倍。

我们近期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流感高发,很多地方都说达菲断货了,很多人都在问,哪里能够买到达菲?我想给孩子预防性的服用这些药物。这个时候我就很奇怪了,为什么之前有疫苗你不接种,到这个时候,还想预防性的去服用这种治疗型的药物呢?

l 我们这里人说打疫苗不管用,所以好多人都不打,我想听一听专家的意见。

接种疫苗,相当于在人体内进行一次针对坏人入侵的模拟演练,这样下次再有这个病毒入侵的时候,人体能够自动识别出来,而把它清除出去。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性的疾病,比如流感、甲肝、手足口病。也可以预防癌症、老年病。癌症大家都知道的,现在最热的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再比如乙肝疫苗,乙肝是肝癌主要的一个病因,接种乙肝疫苗的最终也能够预防肝癌。

除了接种者受疫苗保护外,其他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也能避免被疾病侵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疫苗的群体免疫效应。当然,这需要人群中的疫苗接种率达到较高值才行。

所以,疫苗接种并不是纯粹的个体的选择,疫苗接种率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才能形成免疫屏障。如果人们误认为疫苗接种不安全,都选择不接种,很有可能会造成传染病大规模的流行。

l 听说,得过某种病,就会获得对这种病的免疫力,比打疫苗好,这种说法对吗?

通过疾病获得免疫,首先得生病。这个病可能会给你造成身体负担、经济负担,还可能留下后遗症,虽然它比通过疫苗获得的免疫力要高一点,持久性好一点,但是这是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也是有危险的。

l 打了过期或有不良的疫苗,在身体内有潜伏期吗?打个比方,会像疯牛病那样,未来的某个时刻会发病吗?

我不太理解“不良”这个词,关于过期的疫苗我来说说。过期的疫苗,一般是保护效果的下降。批准上市的疫苗都标注了有效期,比如说三年,两年,一年,这是通过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得出的,通常会比实际的有效期要短一点。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疫苗看标注是刚过期不久,基本上不用担心,它只是保护作用下降,但仍然有保护作用。

比如在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中,疫苗脱离了冷链,但是大家如果关注的话,我们终检院公布过,在案发现场抽检的这些疫苗,检测结果仍然是合格的,也就是说大多数疫苗不一定非要放置在2~8度,它在常温下也能保存很长时间。

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是没有按照规定的生产规范来生产,但其实它的质量基本上是合格的,接种之后仍然有保护作用,最终的判决没有说它们是“假药”,是按生产销售“劣药”罪做的处罚。

所以一般来说,这些有问题的疫苗可能主要是效能下降,对人体保护作用减少,对疫苗的安全性能不必太担忧。

第二部分问题:疫苗接种禁忌

1 孩子2岁开始荨麻疹,停了后续的所有疫苗,快3岁半了,终于没有表皮症状了,仙特明也停了大约两个月了,想问一下怎么判断可以开始打疫苗了呢?

答:荨麻疹痊愈后才能接种疫苗。是否痊愈得皮肤科医生判断。

2、哮喘儿童注射疫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患哮喘病的儿童并不是完全不能接种疫苗。很多情况下他们可能更需要疫苗的保护,包括一些二类疫苗的保护。

明确对疫苗所含成分过敏是疫苗接种的禁忌;另外,如果处于哮喘的急性发病期,也是疫苗接种禁忌。

可以选择在好转和稳定期接种疫苗,具体应咨询本地接种单位或疾控中心。

第三部分问题:国产进口,一类二类

通俗的说,一类疫苗就是必须接种的,免费的。二类疫苗是自选的,自费的。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是行政的分类,不是医学的分类,划分也不是绝对的。

二类疫苗是一类疫苗的备选和替代,它也具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说它能够替代免费疫苗中存在禁忌症,或者是家长认为疫苗不良反应率相对较高,免疫原性相对较低的一类疫苗,以提高疫苗的接种率。

它还能够免疫规划从儿童扩大到青少年,成人等等,这就包括了宫颈癌疫苗、23价肺炎多糖疫苗以及成人剂型的那些疫苗等等。

第三个优势,是能增加保护疾病的一些种类,比如说HIB,肺炎,水痘,这些在中国其实是发病率挺高的传染病,只是由于目前国家的财政能力有限,以及出于供应的一些考量等等,还没有把它纳入一类疫苗。但是接种这些疫苗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l 我想问下,按照小绿本上的规定一针一针打下去是不是靠谱?哪些需要补打?是不是必须?北京范围内,怎样打是一个比较优的选择?

各地情况、市场供应不同,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表格给大家选择。整体上,我们建议能接种的疫苗都接种。我给我儿子除了口服轮状疫苗没有接种,其他能接种的都接种了。

l 国产疫苗是否不如进口疫苗好?

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厂家的生产标准也不一样,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l 流脑疫苗 6个月打了的ac结合和三岁的是否重复?流脑疫苗应该怎么选择比较好?

我国免疫规划程序里,6月龄和9月龄各接种1剂A群流脑多糖疫苗,3岁和6岁各接种1剂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

免费的流脑疫苗在工艺和病菌覆盖面上不如自费的流脑疫苗。建议方案:自费的 AC 结合疫苗替代免费的 A 群多糖疫苗,3 月龄起接种,1~3 剂;自费的 4 价多糖疫苗替代免费的 AC 多糖疫苗,3 岁起接种,2 剂。

第四部分问题:流感疫苗

流感和感冒完全是两种病。我们一直有一个误解,认为美国人更容易患流感,而中国人对流感抵抗力更强,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目前我们有相关的研究表明,中国、美国、全球的发病情况是类似的,以往是统计不到位。

美国疾控中心建议每个6月龄以上的人都应该在10月底之前注射流感疫苗,也就是他们是推荐的全人群。目前没有六6月龄以下婴儿适用的流感疫苗。

我国疾控中心的指南里推荐了以下六类人群优先接种,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因为目前没有六月龄以下婴儿适用的流感疫苗);6月龄到5岁的儿童;6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一些特定慢性病的患者,医务人员。

2017年美国流感疫苗接种率成人在40%左右,儿童在60%左右。而中国的接种率只有1%,北京市情况好些,是8%。

l 孩子多大可以打流感疫苗?

目前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是6月龄以上儿童可以用的。在我国,流感疫苗分为成人剂型和儿童剂型。成人剂型适用于3岁以上人群,每年接种1剂,用量0.5ml/剂;儿童剂型适用于6月龄-3岁婴幼儿,每年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每次用量0.25ml/剂。

l 今年的流感疫苗是否有效?也就是说是否针对了今年的流感病毒?

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的流感疫苗整体上是有效的。当然,流感疫苗和其它的疫苗不一样,由于流感病毒的多变,所以它的有效性从数值上看没有那么高,但因为都是同一类的流感病毒,它也有一定的交叉保护。即使这个毒株不是特别的吻合,感染了得了流感,可能你的症状也会减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仍然是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l 孕妇可以打流感疫苗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疾控中心发布的指南已经是推荐孕妇接种流感疫苗了,国外的研究也表明孕妇在孕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但是,目前我国的药典还没有做出修改,流感疫苗说明书仍然保留了孕妇禁用这样的说法,所以很多接种点的护士不敢给孕妇打。如果你想打,你需要自己争取,比如签一个风险自担的声明书。

l 流感疫苗有没有耳毒性的危险?

这得看流感疫苗里面用的什么抗生素。实际上这个抗生素含量都是微量的,基本上不会有风险。具体禁忌需要看说明书,说明书里面说有什么禁忌,不能接种的就不能接种。

第五部分:HPV疫苗,俗称“宫颈癌疫苗”

大约80%的女性一生中都会感染或接触HPV。在多数情况下,感染的HPV会在6-12个月内会被身体的免疫系统自动清除,医学上称作为“一过性感染”;只有少部分人会呈持续感染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发展成宫颈癌。即使经历HPV持续感染的女性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从HPV持续感染→癌前病变→宫颈癌这个过程需要几年至十几年的时间,这也就给了我们足够长的时间去阻止宫颈癌的发生。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HPV疫苗是两个厂家默沙东和葛兰素史克生产的。二价、四价、九价的疫苗能预防的HPV的亚型是不一样的,价数越高,能预防的亚型种类越多,价格越贵。但不管哪一种,都能预防16型和18型。因为研究表明16型和18型是造成绝大部分宫颈癌的元凶。

我国对于HPV疫苗接种人群的年龄范围规定如下:二价的年龄范围是9到45岁,四价的是20到45岁的女性,九价的是16到26岁的女性。

由于目前临床数据有限,暂不建议备孕的女性、孕妇、哺乳期女性接种HPV疫苗。无论美国疾控中心还是世卫组织,都没有推荐超过45岁的女性去接种,认为HPV疫苗对超过45岁的女性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意义并不是特别大。不过香港地区对于年龄是没有设置上限的。

l 十岁左右的女孩想接种HPV疫苗,只能接种两价疫苗不能直接接种九价疫苗吗?

如果是在大陆地区接种,目前只能接种二价HPV疫苗。或者等几年,等孩子16岁接种九价的。如果条件允许,又非常想尽早接种,现在香港地区批准的都是九岁以上的孩子就能接种九价疫苗了,可以去香港地区接种。

l 刚生育完,已36岁,有无必要去打宫颈癌疫苗?

有一定意义,可以打。对于30岁以上的女性,更要强调的是每年进行HPV检测,这是即使接种了疫苗也要坚持的一个好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