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类人群千万小心妊娠期糖尿病!一旦发生,治疗主要靠这2种!

文 / 健康界
2021-01-07 18:31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怀孕后,因机体内分泌及代谢发生改变,出现以血糖增高为主的糖代谢紊乱。

妊娠期糖尿病一般在怀孕二十几周后才会出现,所以临床中,通常会建议孕妇在怀孕二十四周后,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

此外,对于怀孕前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情况,通常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1. 哪些女性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

①年龄较大的孕妇,尤其年龄超过35岁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胰岛代偿能力可能会逐渐减弱,从而影响血糖。

②怀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女性

怀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女性,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我们可以通过BMI体重指数简单判断是否超重,即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如果超过24,就是超重。

③怀孕前体重在理想范围,但孕早期和孕中期体重增长太快的孕妇

这类孕妇通常在孕早期和孕中期饮食过于丰富,摄入过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在体内进行堆积,导致孕早期和中期体重过度增长,同时增加了机体的代谢负担,容易发生糖尿病。

④一级亲属有患糖尿病的孕妇

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高。

⑤第一次妊娠得过妊娠期糖尿病

如果在第一次妊娠时,就得过妊娠期糖尿病,虽然产后血糖恢复了正常,但下次怀孕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怀孕时需要高度小心。

⑥第一次妊娠分娩过巨大儿,或曾经分娩过不明原因的死胎;

⑦妊娠期反复出现阴道炎症,或者泌尿系统的感染;

⑧妊娠早期尿糖,或空腹尿糖呈现阳性。

以上就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当然,有高危因素并不意味着肯定会得妊娠期糖尿病,只是得妊娠糖尿病的风险高一些。

建议这类人群孕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运动,将孕期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从而减少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2. 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与糖尿病合并妊娠相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的程度要轻一些。

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比如口渴、多饮、多尿等,少数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出现的阴道炎症。

同时一般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3.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以后得糖尿病的风险大吗?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怀孕期间,孕妇体内拮抗胰岛素物质增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糖代谢无法耐受妊娠中后期的代谢变化,从而出现血糖增高。

虽然分娩后,胰岛素抵抗减轻,糖代谢恢复正常,但随着年龄增加,糖代谢紊乱可能会再次出现。

也就是说有过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再次怀孕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同时随着年龄增加,将来发生糖尿病的机会也会增加。

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何治疗?

临床中,如果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提示异常,需要进一步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值为: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后血糖10mmol/L,2小时后血糖8.5mmol/L。

如果以上任意一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就能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一旦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绝大多数孕妇只需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一般医生会根据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孕周等多方面因素,为患者提供健康的饮食指导。

饮食方面,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全天的总能量在1800卡~2200卡之间,每天少量多餐,即在早餐、午餐、晚餐的基础上再有三次加餐。

所有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都要积极配合医学营养治疗,选择合理饮食,既能控制得住餐后血糖,又不至于因为控制得太过分,导致胎儿营养不足。

但如果饮食和运动无法将血糖控制到孕期要求的目标,患者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通常医生会建议口服降糖药或者打胰岛素。

需要注意的是,从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到最终分娩的时间通常都很短,一旦发现高血糖,要尽快将血糖控制下来,以免胎儿一直暴露在高血糖的环境中,影响胎儿健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