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的缺乏有何危害?怎样预防出生2个月婴儿维生素D的缺乏?

文 / 微知育儿知识
2021-01-11 00:17

维生素D主要是指维生素D2、D3。人体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可形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功用是调节体内钙、磷的正常代谢,促进钙吸收和加强钙利用,因此对婴儿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缺乏时将导致佝偻病。

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甚少,婴儿所需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一是鱼肝油,二是靠阳光紫外线照射,将皮下脂肪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动物肝脏、蛋黄中含量较多,夏季动物奶中含量也较丰富。婴儿每日需维生素D10微克。

2岁以下婴幼儿常因日光照射不足,或喂养不当,导致食物中维生素D供给不足,而使钙磷的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使小儿罹患佝偻病。在3个月时,易发生颅骨软化(乒乓头),即顶骨与枕骨中内部分用手按压时稍有凹陷,并且颅缝加宽;6个月时,可发生肋骨串珠和骨外翻;开始学走时,可有“O”型腿或“X”型腿出现。这些婴幼儿,往往多哭、多汗,神情呆滞以及出牙推迟,约在10个月以上才萌出乳牙。

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开始就注意预防,孕妇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并吃些富含维生素D与钙磷的食物。婴幼儿应注意不可单纯用乳类喂养,要适时、合理地添加辅助食品,在婴儿喂养中,要坚持除供给鱼肝油外,还要供给含维生素D1、钙丰富的鸡蛋、蛋黄、奶油、奶类、动物肝脏、小虾、虾皮、芝麻酱、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婴儿期,平时要多晒太阳,这也是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的好举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