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成为救命药?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这家医院让这对母子再获新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王玉玲 王慧
怀孕31周,同时患有急性白血病的黄燕(化名),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三院”)平安地生下一男婴后,她的白血病治疗也达到了临床缓解,已于近日出院。
将黄燕母子从危重症悬崖边缘拉回来的,除了医生们的果决判断、正确治疗之外,竟然还有号称“毒药之王”的砒霜?毒药是如何变成救命药的呢?

孕妇突染重疾,广州寻医救命
回想起病重的那些日子,黄燕还心有余悸:“我怀孕7个多月时发现有牙龈出血的状况,全身都是瘀斑。”
两年前,黄燕曾因阴道出血导致小产,当时她已怀孕三月有余。2020年黄燕再次怀孕,孕七个月时,身体再次出现异常,这令她深感不安。辗转多家医院就医后,由于病情日益严重,黄燕来到广医三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治疗。
黄燕入院后,广医三院集合产科、重症科、血液科等技术力量全院会诊,并及时地给黄燕做了骨髓检查,诊断结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俗称“血癌”的血液肿瘤,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蓄积于骨髓并抑制正常细胞生长,广泛浸润肝、脾等脏器,肿瘤细胞释放出颗粒,触发了人体内的凝血系统,病人表现为全身广泛出血、血压下降、多脏器衰竭,病死率很高。
而在妊娠期间患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无疑更是加大了治疗的难度。这样的病例鲜见于报道之中,目前国际上对于妊娠合并白血病的报道仅有5例。
此时,黄燕的孕期已达31+周,胎儿约重1200g。如果及时终止妊娠、抢救,新生儿存活率能达到90%。但如果继续妊娠,可能会导致严重感染、广泛出血而错过最佳分娩时机,大幅增加母儿猝死的风险。
经过反复论证,广医三院的医生们建议黄燕终止妊娠,并在黄燕入院第三天为其行剖宫产术。
手术过程中,由于黄燕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伴有重度贫血及凝血功能障碍,以致胎儿娩出后胎盘剥离创面渗血明显,医生们迅速采取措施,给予输血600ml,终于平安、顺利地完成了这场具有挑战的剖宫产术。术中娩出一健康的早产男婴,体重1510g。
术后黄燕便转入血液科治疗,所用的主要治疗药物正是砒霜(三氧化二砷)加维甲酸。

砒霜为什么能治疗白血病?
砒霜,学名三氧化二砷,由砷黄矿物提炼而得。砒霜之毒,世人皆知。直至上世纪70年代初,黑龙江有一位曾被医院“判死刑”的食道癌老人经使用含砒霜的中医秘方治疗后,癌肿萎缩,食道不再堵塞,砒霜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功用才得以被重视。
197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率先从中医验方中发现砒霜的主要成分亚砷酸(即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他们发现砒霜可使白血病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即把“魔鬼”教化成“良民”。于是,经过漫长的探索,研制出砒霜(三氧化二砷)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由此,砒霜便由毒药变成了救命药,而来自砒霜的砷制剂,正在现代白血病治疗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注意!砒霜不能盲目使用
当然,目前所说的“砒霜治疗白血病”并非直接应用砒霜,而是以砒霜为原料、经特殊加工制成的静脉制剂,跟普通的砒霜有着天壤之别。患者千万不能私自购买和服用砒霜来治疗白血病或其他癌症,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事实上,由于砒霜的剧毒特性,它的用法、用量是十分微妙的,治疗用的砒霜中三氧化二砷的治疗剂量不超过10mg/日,大于60mg/日则会引发中毒乃至死亡。只有正确用药,毒药方能治病;而盲目用药,良药亦能杀人。
目前国内某些肿瘤专科医院正开发口服砷剂(砒霜),未来“口服砒霜”或有可能代替“静脉注射砒霜”。但研究人员强调,这种制剂运用到临床还在准备过程中。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王敏
审签|吴瑕
实习生|谢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