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毕业了!出生仅1120克婴儿闯过“生命5关 ” 喜获人生第一份“毕业证”

文 / 封面新闻
2021-03-25 18:27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夏文凤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通关成功!”3月19日,出生时仅1120克的小锐锐(化名)出院啦!

“高兴!太高兴啦!我们一家终于团聚了!谢谢医生!太谢谢你们啦!”3月19日上午,周先生和爱人柏女士从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区重症监护病房接到娃娃的那一刻激动地说。当新生儿病区护士长张兰为孩子颁发“毕业证书”时,周先生向在场的医务人员深鞠一躬,热泪盈眶!周先生说,过去一个月,家里发生的事足以让他永生铭记与感恩。

2月18日,胎龄仅32+4周的新生宝宝小锐锐被紧急送到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区抢救。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细心呵护下,宝宝体重从1120g增加到2240g,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达到出院标准。这名极低体重宝宝闯过“体温关—呼吸关—黄疸关—营养关—感染关”,历时29天,总算顺利通关出院。这真是一个“奇迹”!

“老婆在怀孕32周时吃啥吐啥,到当地医院检查诊断是妊娠期重度肝内胆汁淤积、妊娠期糖尿病、胰腺炎,孩子在宫内已经缺氧了,因此立即做了剖腹产手术。当时情况非常不好,术后老婆出现多器官衰竭,娃娃浑身发紫、呼吸困难,大人小孩都住进了ICU。”说起当时的情况,周先生心有余悸,人真的太脆弱啊!感觉一场疾病跟意外就能将一个家庭摧毁!

据了解,即便在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32周的新生儿死亡率也比较高。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儿科是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儿科-新生儿病区为成都市片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承担了区域内危重新生儿的快速救治等工作。面对情况危急的孩子,新生儿病区立即开启抢救绿色通道,由博士谢晓平主任医师、聂圣兵主任医师等高年资医护人员组成诊疗小组,由技术骨干李瑜主治医师负责制定详细的救治方案并进行明确分工,预热暖箱、呼吸机就位、准备肺表面活性物质、PICC(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动脉置管等……。

“这个娃娃出生时体重很低,仅1120克,有严重窒息、缺氧、呼吸困难、呼吸窘迫,有严重感染,有颅内出血,早期上了无创呼吸机,一个月的时间经历了上机、撤机,再上机、再撤机,再上机,反复三次才成功脱离呼吸机。在此过程中还出现呼吸暂停等病情复杂情况,增加很大的治疗难度。为更加高效抢救,诊疗小组制定了每日的诊疗计划,并根据病情变化做出应对措施,积极开展病例讨论和大查房,且不断评估、修正治疗方案。通过大家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终让这个小生命闯过道道关卡。这个出生时进食和呼吸都非常困难、只能靠各种设备来维持生命的极低体重宝宝能够被重获新生确实太不容易了!”新生儿病区党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陈婷激动地说,这份奇迹,是孩子、父母、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

“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我们在感染、呼吸、喂养等多个环节都必须小心谨慎,且任何一项操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担任临时妈妈的焦茜副护士长说,一个家庭母子都住进重症监护室,家属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因此科室医护人员除了和患者家属细心沟通、精心呵护患者外,还踊跃为他们捐款献爱心。“今天为了庆祝娃娃顺利出院,我们专门为他们一家准备了这份记录小锐锐极不平凡经历的‘毕业证书’。这份特殊礼物,是我们生命中爱与守护的印迹!同时也祝福小锐锐在爱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祝福这个经历过不平凡的家庭幸福美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