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大肛肠医院好不好?怎样预防婴幼儿肛门病发生?
很多人认为,婴幼儿不容易得肛肠病,事实上,由于婴幼儿肛门的生理特点,他们也会患肛肠疾病,怎样预防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注意局部的清洁干燥
婴儿的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尚未健全,对大便的控制力差,有大便就排,所以排便次数多。
有的孩子是一边吃饭一边大便,甚至排便次数超过吃饭的次数,而且常常是稀便,这是乳儿特有的排便形式,不必担忧。
由于排便次数多,又常为稀便,如尿布更换不及时很容易引起肛门皮肤潮红、溃烂、感染等,俗称“红屁股”。要保持婴儿的肛门健康就必须随时更换尿布。同时在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尿布要用开水烫洗并曝晒。发生红屁股时,洗后可扑上一些痱子粉,再用柔软的干尿布包好。
如果湿疹比较严重,则需要到医院就诊,急性期选择一些没有激素类的药膏即可治愈,不要等到慢性期再治疗。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婴幼儿有时大小便控制不住,污染衣裤,这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家长不宜过多责备,以免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要帮助孩子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到时间就去排便。建议家长在孩子半岁会坐时,就应开始进行排便训练,每天定时坐便盆形成排便反射,等到会走路时自己就应该会自主排便了,孩子年龄越大越不容易训练。
如果没有大便也不要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少数儿童有大便看故事书或哭闹的习惯,这对肛门很不利,家长要帮助他们改掉这一习惯。
小儿腹泻后肛门部可有里急后重感,他们会认为大便没解干净而坐在便盆上不愿起来,这样很容易引起肛门病。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设法叫孩子起来,并用温水清洗和用热毛巾热敷肛门,帮助他们克服下坠感。同时要及时治疗小儿腹泻,因为感染性的肛门疾病如肛周脓肿、肛瘘就是由于便频、腹泻造成的。
如果发现小儿大便时哭闹,或排便非常用力、甚至憋得面红耳赤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
孩子出现便秘症状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容易引起肛裂和痔疮,严重还会造成脱肛,所以平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作为孩子家长不能习惯性地使用开塞露,会产生依赖性,如果发现孩子排便异常,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没有副作用的润肠药物进行治疗。
要注意便盆卫生
儿童大多坐在便盆上大便,如便盆边缘有破损会擦伤皮肤,便盆不清洁可引起细菌感染。集体公用的便盆还会互相传染疾病,所以便盆卫生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儿童大多穿开裆裤,常常席地而坐,一方面增加发生感染和外伤的几率,同时也容易使幼儿会阴及肛周受凉,提醒家长注意相关方面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