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的孩子就能很快的摆脱抽动症的原因?

文 / 如今已是大尼酱
2021-04-02 09:10

在某一生长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是有缺陷的。这个神经系统是控制人体动作的。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的缺陷,孩子难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会出现重复地做同一个动作,比如眨眼、摇头、做鬼脸、喉咙发声(可以视为喉咙肌肉的抽动)等等。一旦情绪、身体状况出现波动,他们就出现神经系统指挥不灵,动作失控。

那么,为什么会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呢?跟多种因素有关,总体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后天的影响更大。先天,比如孕妇妊娠期营养摄入不够,导致孩子发育营养不足;孕期受过外伤、惊吓;心情抑郁等等。但是这个没法解释为什么现在的抽动症要多过我们所知的困难时期、战争时期。

后天的因素,就是在孩子的幼年期,主要是0-3岁,因为大人溺爱,不知道养育孩子,而过分限制孩子。典型的就是衣来张口,饭来伸手,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什么地方都不让他们去,什么东西都认为危险、肮脏,不让他们去触摸,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认知、探索的权力。而这种认知、探索能力的形成,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方面。如果有条件,我想做一个统计调查,那些放养的孩子,自由的孩子,一定是较少得这种毛病的。孩子从出 生到3岁,是大脑各个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在继续迅速发育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候剥夺了他们作为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摸爬滚打、摔跤跌脸的机会,剥夺了他们亲手、亲眼去探索、认知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机会,他们不但会出现抽动,而且在性格上会形成胆小、敏感、脆弱等弱点。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性格那么相近。而且,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生这种毛病的特别多。因为过去没有这种以爱为名义的管束、制约,所以,过去的孩子,再营养不良,也不会变成这样。

孩子在神经系统发育方面的缺陷,在5—6岁得以暴露。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智已经逐渐健全,自己会去追求一些东西,比如名誉。也有更深刻的情感体会,比如孤独、失爱。所以,他们的情绪开始经常性地产生波动。如果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完整,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是,如果神经系统不能很好地控制,那么他们情绪、心理上的波动,就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因为他们脆弱、敏感、胆小,所以神经系统受到的冲击很多,最后会形成习惯性地条件反射,在没有情绪波动时,也进行反射。所以,孩子会在没有明显诱因时,也出现动作的反复。

当然,如果加上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比如严厉的管教,高标准的要求,会让孩子脆弱的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导致缺陷更加严重,表现在身体上,就是症状越来越严重。这样的孩子,往往身体也强壮不起来,感冒、发烧,吃抗生素和各类药物,包括大人的焦虑,都对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所以,身体一出毛病,病症就更加严重。

饮食调节

中医认为,儿童有脏腑功能不全,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生理特点,故此,饮食原则应为益肾水以滋肝木,扶脾土而抑心火。可常食黑大豆、海带、胡萝卜、金针菇、动物肝脏、瘦肉、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患儿应少食挂面、糕点、西红柿、苹果、橘子等,切忌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饮食中亦不宜加入辛辣的调味品。

疾病一旦发生就会带来痛苦,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消耗金钱,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它让我们沮丧、不安甚至恐惧,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对疾病的恐惧是人类自觉进行保健的动力之一。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沮丧、不安和恐惧,我们对待疾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健脑止动汤vs抽动症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祛风化痰,潜阳息风。药物入肝经,介类昆虫等动物及矿物药,息风止痉及镇静安神等。缓解眨眼,发声,情绪不稳,抽动等病症。

第二阶段:缓肝理脾,强土制木。健脾益气,顾护脾胃之气,土旺得木方疏通。诸药合用、柔肝养肝。从而达到止搐、止惊、止挛,止泻目的。

第三阶段:滋水涵木,平衡阴阳。为形全者宜损其有余,形缺者宜补其不足,人体的阴阳恢复相对的平衡状态。提高免疫能力标本兼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