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甲状腺知多少!
济源新闻综合广播《乐享健康》节目,今天邀请专家李丹丹,和你聊聊“孕期甲状腺”......
受访专家:李丹丹
李丹丹,同青医院检验科主任,毕业于焦作职工医学院,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十余年,济源第一届医学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检验实践经验,在检验结果的判读和临床应用方面有一定的造诣,特别对生化检验、常规检验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质量管理能力。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的。但是在那之前,母亲要经过近十个月的辛苦孕育。在这段时间里,孕妇体内的循环、呼吸、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就导致了妊娠期女性较其他人群更容易患上某些疾病,甲状腺疾病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感恩母亲、赞美女性的时候,是否真正关注过妊娠期女性的甲状腺健康问题呢?
孕期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功能与女性生育能力和子代健康密切相关,甲状腺疾病本来就是我国孕龄妇女常见病之一,而且妊娠期还常见并发甲状腺功能异常,几乎可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对妊娠结局和后代神经智力发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孕妇方面:可导致母体出现妊娠高血压(发病几率为22%)、流产、早产、胎盘早剥、低蛋白血症、产后出血及产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增加孕产妇死亡率。
胎儿方面: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后代不可逆转的神经发育缺陷及智力水平低下,并可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胎停育、死产,使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
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出:无论孕前、孕期还是孕后都会对妇女产生巨大影响。
但是现在多数人没有引起重视,甚至一些医生的重视度也不够。
哪些人是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
本身甲亢、甲减或目前有甲功异常的症状体征,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甲状腺肿,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碘缺乏地区,年龄大于30岁,肥胖指数大于40,流产史、早产史、不孕史等。
还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白癜风、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等。
甲状腺疾病有哪些表现
首先说甲亢,甲亢其实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它表现为代谢亢进,易激动、怕热多汗,皮肤潮红,脉搏快,脉压大于50mmHg,体格检查可见体温升高、突眼,手震颤,严重者心律不齐,心界扩大。
实验室检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T3 T4或FT3 FT4升高。因为甲亢表现的比较明显,多数患者可以被发现,这个是在备孕前就要开始治疗,稳定6个月以后方可妊娠,孕期也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治疗,因为手术、分娩、感染等应激因素可以诱发孕妇发生甲亢危象,这个是会危及生命的,一定要特别注意。
再说甲减顾名思义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表现有全身乏力困倦,记忆力减退,食欲减退,声音沙哑,便秘,活动迟钝,表情呆滞,头发稀疏,皮肤干燥,体温低等,严重者出现心脏扩大、心包积液,心动过缓等症状。
因为甲减的表现不是特别突出,所以容易被忽视,今天我想重点讲的也是甲减,甲减患者妊娠并发症明显增加,比如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心力衰竭等;甲减不治疗的话,胎儿流产,死亡,畸形,胎儿生长受限,先天性缺陷 、智力发育迟缓 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
孕期女性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针对我国国情筛查指标为TSH、FT4、TPOAb这三个指标。
TSH
主要用于诊断甲亢或甲减
TSH>妊娠期TSH上限,FT4
TSH>妊娠期TSH上限,FT4正常 为亚临床甲减
FT4
用于判断临床性还是亚临床性,这对医生用药、监测频率有指导意义。
TPOAb
查的是甲状腺自身抗体,(+)就说明有可能会有甲状腺细胞的破坏,从而有甲亢或者甲减的可能,TP oab水平升高可明显加剧妊娠不良影响。
在三项指标当中又以TSH是最重要的,TSH的波动是用来指导临床上甲亢或者是甲减用药调整的指标。
针对孕期激素应维持在什么水平
Tpoab只有一个参考范围,不超过正常值就行。FT4和TSH这两项分为普通人、孕1期、孕2期和孕3期4个范围,根据孕周不超过或不低于正常值,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每个实验室所用的仪器和试剂不同,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参考范围,但不会差太多,重点强调一下TSH孕1期也就是孕1-12周的数值,这个范围为零点几到4点多,一般我们不让它超过4.0,最好是控制在2.5以下,是最好的。
什么时间检查最好
最好是在怀孕前筛查,有异常的话,治疗后再备孕怀孕;如果已经怀孕的在妊娠8周以前筛查最好。
因为孕12周以前,胎儿自身甲状腺功能未建立,所以甲状腺激素完全来源于母体甲状腺;12~20周,胎儿甲状腺功能逐渐形成,甲状腺激素主要还是来源于母体甲状腺,21周到40周,胎儿自身甲状腺激素 就变为主要来源,母体甲状腺激素只作为补充,仅占10%,所以早些筛查便于早期干预。
平时饮食应注意什么
甲减的患者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鱼肉、蛋类、乳类等;可进食韭菜、蘑菇等高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胃肠蠕动;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还可适量补充富含铁质(如红小豆)、维生素B12(如动物肝脏)、叶酸(如黑芝麻、豌豆等)的食物,以纠正贫血,多喝水。
饮食护理对于疾病的控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病情不一,建议积极就医,由专业的医师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建议。
■新媒体编辑:张羽
■新媒体编审: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