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天使”尹爱华:防治出生缺陷,护航母婴健康

文 / 答摩
2021-08-21 18:28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

从业24年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缺陷防治与产前诊断中心(医学遗传中心)主任尹爱华一直致力于产前诊断、出生缺陷防控临床和研究工作,率先开展了分子诊断技术,如地贫产前诊断、无创基因、基因芯片等1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是出生缺陷防治领域的“先锋者”,也是基层技术帮扶的“践行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名党员,尹爱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新冠疫情防控攻坚的“先行者”。

出生缺陷防治领域的先锋者

从事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以来,尹爱华大力支持产前诊断专科建设和产前筛查与诊断网络建设。

依托广东省地中海贫血干预项目和广东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目前产前筛查与诊断网络已覆盖全省200余家医疗单位,每年从网络单位转运患者8万余人次,避免665例重型地贫患儿出生,节约直接卫生经济成本21.6亿。

如今,广东省重型地贫出生患儿已降为个位数,挽救数千个家庭的幸福。取得这样的成效,离不开尹爱华及其团队的坚持与付出。

近年来,她带领团队开展无创基因检测、基因芯片、射频消融减胎术、宫内治疗和多学科会诊等1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分子诊断领域攻坚克难,率先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为临床服务,解决了5000多例疑难病例。其中开展的产前诊断专科特色服务,帮助诊断严重致死致残畸形儿3000余例。

出生缺陷病种多,病因复杂,目前已知的出生缺陷超过8000种。在出生缺陷防治领域的攻坚克难和潜心专研,尹爱华先后牵头承担国家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及省、市部级重点课题十多项,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多个奖项,还发表了论著、文章100余篇,其中在Nat. Commun等SCI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

基层技术帮扶的践行者

近年来,为构建广东省产前筛查-诊断-干预三级服务网络,尹爱华下乡联系基层120多次,足迹遍布省内,使服务网络覆盖21个地级市,惠及更多家庭。

“广东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现已覆盖全省范围,筛查病种数多,人群覆盖广。”尹爱华见证着广东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发展。

作为广东省出生缺陷与产前诊断专科联盟组织者之一,她积极为基层提供技术帮扶,年均下基层进行技术与质量控制指导50余次,培训医务人员8000余人,促进基层出生缺陷防控业务水平;积极参加义诊宣教,提升老百姓对出生缺陷防控的意识。

为加强全省产前诊断机构质量控制工作,尹爱华也是不遗余力,主动承担起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广东省产前诊断质控方案》起草和修订工作,还承担有全省多个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技术培训项目,以全面提升产前诊断技术人员能力水平。

▲在2020年广东省出生缺陷防控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培训班上,尹爱华以《广东省出生缺陷防治的回顾和展望、项目解读》为题授课

新冠疫情防控攻坚的先行者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作为医院党委委员、医技党总支书记兼医学遗传中心一支部书记,尹爱华未雨绸缪,积极协调全院及全科力量,紧急筹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这是广东省最早开设的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之一。

战疫中,实验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在接到核酸样本后最快2小时发送报告,严格贯彻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她率领团队用一张张核酸报告,筑牢疫情防控网。

实验室还对外承担广州番禺近十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新冠留观人群的核酸检测工作,有效缓解了番禺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发热门诊疑似新冠患者的留观压力。

截至目前,实验室已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样本检测60万人次,日检测量最高达6500人次,其中协助番禺其他医疗机构完成发热门诊留观人员核酸检测 52102例,完成番禺区23家隔离酒店隔离第14天核酸检测8527例,用技术和责任承担起番禺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小路,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是尹爱华很喜欢的一句话。她认为白衣天使就是这样一群人,一群了解生命且热爱生命的人。

一直以来,尹爱华心中都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用毕生所学为保护母胎健康,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为医疗卫生事业奋斗终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