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宠妻的丈夫,妻子两度流产,父亲逼他纳妾,他做法终得美满一生
尽管现在父母都非常的开明了,但是倘若儿媳妇没有生下孩子,还是会遭到婆家人的指指点点,更别说是在早年了,传宗接代更是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今天我们讲述的这个故事,主人公和妻子结婚多年,两度流产后便一直没有怀孕的消息,家中老父亲便逼迫他抓紧纳妾,为了防止妻子受伤害,他决定带着妻子远走他乡,而此后他们生下了两女一儿,幸福甜蜜。

故事里的丈夫名叫刘半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刘半农可以说是民国时期最为专情的文人之一了,他出生在江苏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只不过时代的变迁,刘半农这样的家庭生活境遇并不是十分富足,只能算得上饿不着。而刘半农的父亲在教育上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加上他天资聪慧过人,所以年少时学习成绩就一直十分优秀。
刘半农17岁时,还是个在外地上学的孩子,此时他却突然接到家母的来信,说是家里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刘半农一开始十分抵触,但奈何母亲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他做为家中长子不敢忤逆母亲,但这件事始终堵在他心里,如鲠在喉,十分难受。等到学校放假,刘半农回到家中,便偷偷去了未婚妻的村里子打探。

而这一看让刘半农十分满意,母亲给他看中的姑娘,外貌不用说,自然是漂亮,关键是这姑娘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孝顺、贤惠。当时姑娘在井边打水,刘半农看到了便上前打招呼,这把小姑娘给害羞的,扭头便跑了。带着满意心情回家后,刘半农便告知母亲自己很满意,但需要母亲告诉对方让这姑娘不要缠足了,他们刘家不在乎这个。母亲看儿子满意,心里也开心,这点事自然就同意了。
这个不用继续受缠足之苦的姑娘名叫朱惠,家境清贫,但是个好人家的姑娘,身世清白。不同于其他包办婚姻,刘半农和朱惠算是在结婚前认识了。原本是要等刘半农上完学再结婚的,但是刘半农19岁时,家母突然重病,为了给母亲冲喜,他和朱惠匆忙完成了婚礼,可惜的是家母还是在不久后撒手人寰了。

尽管刘半农和朱惠的喜事没能让母亲转危为安,但是夫妻二人婚后生活十分和谐甜蜜,刘半农对妻子疼爱有加,而朱惠也尽心尽力操持家务,孝敬公公。可能是结婚后,两人年纪都还小,家里又没有婆婆,朱惠两次怀孕两次都不幸流产了。刘半农没觉得这事儿有多严重,但是刘父坐不住了。
刘父认为儿媳妇可能生不了孩子,加上他又急着抱孙子,所以便开始催促刘半农抓紧纳一房小妾,为刘家传宗接代。刘半农是个接受了新思想教育的青年,他坚持一夫一妻,更不想因为孩子寒了妻子的心,坚决不同意父亲的做法。而朱惠本就因为流产伤心不已,每天还要承受公公的言语刺激,心理压力过重,身体状况一直不见好转。

刘半农为了妻子身体健康着想,恰巧他又想到外面去闯荡一番,索性便带着妻子一同离开了,两人来到了上海谋生。在上海人生地不熟,刘半农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妻子,虽然辛苦,但是他却乐在其中。而朱惠在没有了外界声音的干扰后,心情大好,又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身体状况自然很快就好转了。
在上海没几年,朱惠先是为刘半农生下了女儿,之后又生了一对龙凤胎,儿女双全,终于满足了公公要孙子的要求。可惜的是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没能持续到他们百年。

刘半农44岁时去蒙古族牧区做调研,晚上睡觉前,大家都睡在当地的草房中,因为房间床铺不够大,刘半农独自睡在行军床上,而为了活跃气愤,刘半农事前还开玩笑说自己一动不动躺着,像是停柩中堂,这样一句玩笑话,没几天却成真了。刘半农半夜遭蚊虫叮咬,没有及时治疗,不久便离世了。
朱惠在丈夫去世后,痛心不已,此后便一直守着三个孩子生活,没有选择再婚。想来也是,刘半农生前对她一心一意,两人感情深厚,又怎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忘记他的好呢?朱惠算得上是民国时期最令人羡慕的女子了,嫁了个好丈夫,受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