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血小板减少,分娩时可能大出血!医生:这6个细节别忽视
#每日医聊#
5月7日,怀孕36+5周,来自株洲醴陵29岁的薛女士像往常一样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产科产检。
因此前有过两次稽留流产,所以这次怀孕期更是小心翼翼。
然而,令她担忧的是,产检不仅查出了妊娠期糖尿病,还检查出了血小板减少和总胆汁酸升高。

看到这样的结果,薛女士很是纳闷。
检查结果提示,薛女士的血小板为51*10^9/L(正常值为100-300*10^9/L),只有最低值的50%;总胆汁酸为39.3umol/L(正常为0-10umol/L),高出正常值近4倍,考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血小板减少,这预示着薛女士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大出血、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等情况,胎儿和母亲的生命正受到严重威胁!”产科主任李玉莲教授说道。
医生建议,应立即终止妊娠。
看到这一结果,薛女士及家属心情变得沉重起来。随后转入产科进行治疗和待产。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此时发现:薛女士血小板较之前又进一步降低。
针对此情况,产科团队立即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认为薛女士越早终止妊娠,对于保证孕妇和胎儿生命,安全性越大。
由于血小板减少,如果采取常规的腰硬联合麻醉,血液不易凝固导致穿刺孔持续出血,进而形成血肿,压迫神经,最终可能造成截瘫的风险。
而全麻可以很好的规避这个风险,但对麻醉师和手术者的要求更高,且全麻可导致新生儿呼吸抑制,出现窒息,时间过长会造成胎儿心肺功能损伤。
因此,要求手术者在麻醉实施后的五分钟之内将胎儿剖出,这对手术者的技术要求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结合病史和专家讨论意见,最终选择:使用全麻方式(非特殊情况下,一般临床多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为确保手术成功,对此,湘东医院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科室都派出了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严阵以待。
5月10日9:00,手术进行。
手术器械、产包、抢救车准备完毕,建立静脉通道,消毒铺巾。
随着麻醉药物缓慢推入体内,一分钟,两分钟,……
9:05,薛女士顺利娩出一男婴。

断脐后,助产士及儿科医师对新生儿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听到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大家紧张的心情稍松了一口气。
但大家没有放松警惕,胎盘娩出后,产妇子宫收缩欠佳,出血较多,台上医生们迅速按摩子宫,给予子宫收缩剂,促进子宫收缩。
考虑产妇因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差,迅速给药物止血处理,通过大家努力,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随后,薛女士安返病房。
尽管手术顺利结束,但后续治疗仍不能松懈,产科专家继续给予薛女士升血小板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并复查血常规。
术后第四天,薛女士生命体征平稳,血小板也恢复到正常。
5月15日,薛女士出院。
专家提醒:孕期血小板减少不可忽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6-10%。
其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其主要原因。
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可引发产后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可导致母婴死亡。
因此,一旦在孕期孕检时发现血小板减少,应注意如下几点:
1、如果血小板减少不严重,没有出现出血等不适症状,定期产检随诊观察,并监测血小板水平。
2、严禁孕期使用损害血小板的药物和检查,如不要服用磺胺类、阿司匹林等药物和避免进行X线检查。
3、孕妇在孕期活动应多加小心,防止磕碰,避免发生出血。
4、如果孕期小于36周,无出血和急症分娩时,无需特殊处理;如果有出血症状,血小板水平低,应采取措施来升高血小板。
在产前2周口服泼尼松,以提高血小板数量,阻断胎儿体内出血倾向,减少分娩时的出血量。
5、预产期前1周提前住院,为分娩做准备,以减少分娩时的危险。
6、分娩后,注意产妇伤口渗血及新生儿的血小板水平和出血症状。
(编辑Max。)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资讯!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刘向东 旷文婷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