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不可怕,科学控糖,拒做“糖妈妈”!
二胎政策放开后,高龄孕产妇、急危重症孕产妇明显增多。孕前没有异常,妊娠期出现疾病的产妇并非少数,糖尿病就是典型代表。
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据统计,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1%~5%,近几年有明显增高趋势。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主任于珊介绍,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通过饮食、运动进行血糖控制。
怀孕之后都要做血糖监测吗?高出正常值多少,才应该接受治疗?日常没有感觉不适,是否就可以不用检测?……在糖友群里,每天都会有孕妇提出各类问题。
于珊表示,孕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妊娠糖尿病的情况很常见,且“一般情况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于孕中晚期,通过糖耐量检测可以诊断,对于特殊孕妇,可以提前进行血糖监控。孕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异常症状,提早入院检查。”
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妈们的代谢负担越来越重,一般到24周以后糖代谢会紊乱,这时候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最佳时期。在怀孕24周之前,血糖代谢问题还不太明显,检查时不能明确诊断,反而会让孕妈们掉以轻心。28周之后再去体检又太晚了,没有及时调整血糖水平会给自己和宝宝造成一定伤害。因此,糖耐量试验是孕产妇的必做项目,不要因为嫌麻烦就自行屏蔽掉这项检查。
孕期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糖尿病的基本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时不时口渴,而且是没有理由的。另外,羊水过多也是指征之一,在妊娠期间,羊水超过2000毫升,B超提示羊水指数(AFI)大于18厘米,即诊断为羊水过多。羊水过多的原因有很多,而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中,孕晚期约有10%被诊断出羊水过多。
于珊强调,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运动进行血糖控制,患者需要做到的就是配合医生开具的饮食处方。血糖监测重在日常,建议每一位孕妇居家常备血糖仪,特别是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至少保持一周检测一天,一天保证四次血糖监测,空腹、餐前30分钟、餐后2小时以及夜间,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前30分钟:3.3~5.8mmo1/L,餐后2小时:4.4~6.7mmol/L,夜间:4.4~6.7mmol/L。
西瓜要少吃“在日常监控中,对于患者的饮食,我们不仅要看含糖量,还要把控其血糖生成指数、热量。”血糖生成指数指的是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反映的是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比如,西瓜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比较低,含糖量仅4.2,属于低负荷的食物,但血糖生成指数为72,吃完后,血糖会在短时间内直线上升。反复的血糖波动,会存在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隐患,对于这种食物,可以一次吃少量。另外,吃饭不要吃十分饱,七分饱就差不多了,改一日三餐为一日多餐,要少食多餐,戒掉甜点和含糖饮料,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如荔枝、龙眼、桂圆、柿子、甘蔗等)。
目前,医院已做到线上监控,准妈妈们只需要通过下载专属的监控APP,通过一元硬币比对,每顿饭拍照上传,系统就会检测出一顿饭的摄入量,及时提醒孕妇调整进食,同时建议孕妇每日记录体重增加情况和血糖监测结果。
另外,孕妇要坚持每日合理锻炼,如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餐后散步等,微微出汗即可。建议保持每天2—3次,每次30-60分钟的散步,饭后1-2小时开始。建议适量进行孕妇操,每天2次,每次30-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