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开骨缝”的时候,胎儿在干啥?正陪着产妇一起“痛”呢
大家多知道顺产产前要先“开骨缝”,“开骨缝”的时候特别疼,但是“开骨缝”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多疼?疼在什么地方?很多朋友却不是很清楚,有些孕妇还会特别害怕,“开骨缝”难不成是骨头缝隙打开?其实所谓的“开骨缝”只是我们的习惯用语,实际开宫口。产妇临产前,子宫会出现规律的宫缩,这种宫缩会牵扯子宫颈内口的子宫肌和周围纤维,再机上胎儿先露部前羊水囊呈现楔状,导致子宫颈内口向上向外扩张,子宫颈管逐渐变短直至消失。要知道,平时子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大小,随着子宫收缩,子宫颈外口会慢慢扩张,由1厘米慢慢到2厘米3厘米直到10厘米的时候,胎儿就可以通过了。
所以说,所谓“开骨缝”就是开宫口,等宫口开到10厘米的时候,胎儿就可以出生了。

01什么时候“开骨缝”?
“开骨缝”的前提是子宫规律收缩,也就是临产前,只是具体日期不能只看预产期,还得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胎儿的发育过程中,肺部是最后成熟的一个器官,当肺部发育成熟以后,胎儿的囟门会释放出一种乳化酶的物质,孕妇感受到这种物质的时候,产道也会释放乳化酶,引起子宫规律收缩。子宫收缩会帮助宫口打开,初产妇会比较慢,一般从宫缩到宫口打开3厘米平均需要8小时,从宫口打开3厘米到10厘米平均需要4小时。 我记得自己当时从宫缩到开宫口2厘米花费了12个小时,从2厘米到10厘米花了18个小时,特别的慢!

02“开骨缝”有多疼?哪里疼?
其实还没有“开骨缝”的时候已经开始疼了,只是疼痛感比较低,每个人的感觉不太一样。有的可能只是一点点疼,连生理痛都比不上,有的可能已经很难忍受的,主要得看个人的忍受程度。刚开始痛的时候,一般在腹部,随着宫缩越来越严重,疼痛感越来越强烈,疼痛位置开始发生变化,由腹部转移到腰部,逐渐降低,到腹部中间,腹部下面,腰部,耻骨。
一般等宫口开到2厘米的时候,就可以去医院待产了。此时疼痛越来越强,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不仅是腹部疼痛,腰部也特别疼,有种针扎的感觉,随着时间增加,胎儿下降,压迫到耻骨,疼痛感也由上腹部转移到下腹部,整个人都疼到虚脱。

对于产妇来说,“开骨缝”估计是最难熬的阶段,疼痛感强,时间久,有种无穷无尽的感觉。不过每个产妇的体质不同、忍受力不同,对“开骨缝”的感觉一不一样,看看大家怎么说:
A:感觉从开到2厘米的时候,就一直在疼,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直努力的熬着,痛不欲生。到宫口都打开要生孩子的时候,已经疼到麻木了,感觉死了好几回,再也不想生孩子了。
B:感觉从鬼门关里走了一趟,浑身都疼的厉害,恨不得死掉!不过生完以后所有疼痛都不见了,还挺舒爽的,即使如此也不想再经历一遍了。
C:听很多朋友说顺产疼,我自己也是顺产,真没感觉疼。我两胎都是先破水的,第一胎从破水到生花了不到4个小时,第二胎时间更短,才花了2个多小时,我婆婆说我生孩子跟老母鸡下蛋一样,特别快。
03“开骨缝”的时候,胎儿在干啥?
开骨缝的时候胎儿在干啥?很多产妇很好奇,肚子里的胎儿安安静静的,他们在干嘛,他们会不会疼?当宫缩开始的那一刻,胎儿已经开始活动了,还没有入盆的胎儿会在宫缩的作用下往下移动,慢慢入盆;已经入盆的胎儿会在宫缩的作用下,从宫颈下降,帮助孕妇把宫颈口打开。同时子宫会继续收缩,加强收缩的力度与频率,把胎儿使劲儿往外推,在胎儿往外移动的过程中,他们还会根据不同的空间转换自己的位置,慢慢的由骨盆下降到骨盆腔里,再继续移动。
可以说,孕妇在经历“开骨缝”疼痛的时候,胎儿也是特别的辛苦,正在努力的往下移动,为产妇减轻负担呢!
所以说,在“开骨缝”疼的厉害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正在努力的胎儿,产妇会不会感觉特别暖心,更有动力?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儿,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孕育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