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生娃其实没你想象那么痛
分娩的疼痛自人类繁衍以来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一直希望解除这个疼痛,安全繁育下一代。远古时代,人们念符止痛。后来氯仿、笑气的发现也解决了小部分人类的分娩疼痛,但最终无法普及,直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开展。“无痛分娩中国行”让很多医院接受了分娩镇痛并提供场地,也让妇产科医生、助产士、麻醉科医生主动宣传分娩镇痛,配合无痛分娩,给产妇提供舒适的分娩经历。

大部分产妇和家属都能接受分娩镇痛,但仍有部分家属和产妇认为几千年的生孩子怎么可能不痛,改变这种疼痛会对孩子、对产妇均会有不可挽回的影响。工作中也经常碰到产科呼叫我们麻醉医生去行无痛分娩,结果经过签字和准备之后,家属和产妇拒绝无痛分娩。即使极力劝说,仍然坚持己见。

如果疼痛分级,大家都说生娃的疼痛是最高级别的疼痛,而且每一次宫缩的疼痛都能让人感觉痛不欲生。曾有报道一个产妇甚至因为分娩难以忍受疼痛而跳楼自杀造成悲惨的局面。没有经历过分娩的疼痛没有发言权,对分娩疼痛也难以想象。即使是个医生,还是个麻醉医生,我也很怕痛,尤其在怀孕之后,我很惧怕分娩,生怕忍受不了疼痛而要行剖宫产术,所以早早地和产科医生沟通希望能行剖宫产术。

还只有一个星期到达预产期的时候,我去预约了床位。当天白天逛街买了些婴儿用品,晚上大概九点多的时候上厕所发现有点红色分泌物,怀疑见红。虽然有点不间断的宫缩,但是疼痛程度比较轻微。立即打了电话给了产科同事,恰好她在值班,告诉我暂时不要紧张,如果宫缩频繁或者疼痛加重立马到医院去。

十一点多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宫缩开始频繁而且出现规律了,疼痛也开始加重,但是还能忍受。我感觉到产程应该开始了,立马带上已经收拾好的婴儿衣物和自己换洗衣物喊上老公一起去医院。来到医院经过检查,确认开始进入产程,并且宫颈条件非常好,应该能顺产。入院后抓紧时间完善必备的抽血检查、心电图和B超检查,等待着疼痛的加剧和孩子的到来。

随着宫缩越来越频繁,疼痛也开始剧烈起来。从能自己挺直腰杆走路到需要人扶着上床,慢慢开始咬着被子默默忍受着。助产士检查后觉得产程进展还可以加速,着手进行人工破水。
破水后疼痛更加剧烈,此时我的麻醉科同事在抽血结果出来后立马给我做了硬膜外无痛分娩。在麻醉药起效的那一刻,我终于感觉到无痛分娩的。
之后,我稍微休息了一下,虽然同事建议我能活动一下最好,但是下半夜我的家属看我疼痛减轻,他也找周公去了。
直到早上九点,我上了产床,停止硬膜外镇痛,孩子出来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千斤重担终于落下,一个伟大的使命终于完成。
现在回想,要不是无痛分娩,我很可能也难以熬过那一夜,很可能为剖宫产率贡献一个点数。

在我国,随着无痛分娩的比重上升,头胎剖宫产率较前些年有所下降。在有些医院,无痛分娩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虽然无痛分娩常用办法有吸入、局部阻滞、静脉镇痛、椎管内镇痛、肌注、中医针灸等,但最常见的还是椎管内无痛分娩术。椎管内无痛分娩缓解疼痛有效率最高,产妇满意率可达90%以上。
椎管内无痛分娩要求产妇既往无血液系统疾病、感染病史和脊柱异常,而且需要两个必备的血检结果: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在获得有效信息之后,麻醉医师会根据助产士和产程进展要求选择合适时间进行椎管内穿刺。

下面先科普一下无痛分娩流程:
在备好输液通道、上好心电监护后,麻醉医师先要求产妇摆好体位,一般为侧卧位,双手抱膝,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部向后弓成弧形。产妇配合越好,穿刺间隙越宽,更有利于麻醉医师穿刺。选定穿刺间隙,一般都是腰部平肚脐处。然后再用络合碘消毒,刷三遍之后铺上无菌巾。这时候产妇尽量保持体位,即使有点难受,也不能触碰背上无菌部位,否则消毒需要重来。
麻醉医师开始操作的时候,先行局麻,像穿刺静脉一样会有点疼痛,这是为后面的硬膜外穿刺打下铺垫。几分钟后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麻醉医生会从硬膜外针置入一根非常细小的导管。产妇在活动中要尽量保护好导管避免脱出,后续的镇痛治疗都需要从这根导管里注入药物。
很多人在疼痛剧烈的时候最喜欢问什么时候起效,一般在注入药物后大概5-10分钟开始起效,然后我们会配置一个输注盒泵注药物,有些镇痛泵还会配置一个按钮,如果镇痛效果不佳或者疼痛加剧的时候可以自行追加药物。
当然,也有小部分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需要剖宫产术,或者产后头痛、双下肢麻木等。但成熟的无痛分娩技术可以加快产程进展,提高分娩效率。

无痛分娩并不是真正的完全无痛,也不可能做到整个产程全程使用药物镇痛。但至少能让大部分准妈妈接受自然分娩,不在惧怕分娩。在人类传宗接代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伟大的进步。
你想拥有一件属于自己发明的医疗产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