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部署陆基中程导弹,对中国进行“低成本”军事施压?美防长的这一计划会流产吗?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2019-08-15 13:34
"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33期,原文标题《再说“中导条约”与贸易问题》

在亚洲部署陆基中程导弹,对中国进行“低成本”军事施压?美防长的这一计划会流产吗?

8月9日,美国新任防长马克·埃斯珀(左)抵达韩国进行访问,同韩国国防部长官郑景斗举行会谈

文 宋晓军

8月9日,埃斯珀结束了他担任美防长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鉴于他在最后一站韩国并未提到在亚洲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一事,于是看了我此前一篇题为《“中导条约”与贸易问题》专栏文章的一位朋友就问我:这是否意味着埃斯珀试图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准备用在亚洲部署陆基中程导弹对中国进行“低成本”军事施压的计划流产了?对此我回答说:恐怕埃斯珀不会甘心的。

我的这个回答源自我看到的两则信息。

第一则是美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白宫前预算官员坎西恩(Mark Cancian)7月2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坎西恩在这篇题为《埃斯珀将让五角大楼的每一位项目经理都经受痛苦》的文章中认为,埃斯珀会把其担任陆军部长期间创新的一个名为“夜间法庭”的审核流程在国防部推行。简单说,该流程就是对陆军要求的每个武器装备项目是否符合落实针对中、俄的“大国竞争”战略需求进行审核,然后根据可支配的经费优先排序,对项目进行合并和淘汰以合理分配有限的经费。鉴于该流程认真、仔细常常进行到深夜,同时每位项目经理像“受审”一样,所以被称为“夜间法庭”。埃斯珀自2017年底担任陆军部长期间,已利用该流程为陆军在未来5年砍掉了3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项目。

第二则信息是2017年7月另一家美知名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发表的一份题为《后“中导条约时代”为重新引进美国战区导弹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的报告。简单说,这份长达44页的《报告》的核心观点就是:在欧洲和亚太部署“中导条约”限制的常规陆基中程导弹以增加中、俄在军备发展上的成本。如《报告》中明确写道:中国和俄罗斯已经采取了这种做法(迫使美国发展成本更高的远程导弹),现在是时候公平竞争了。

很显然,如果把这两则信息与随后美国强行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以及敦促美联储加息进而加大贸易摩擦升级的行为联系起来看,很难不让人想到1929年美国大幅增加关税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导致全球经济“大萧条”后,处在崛起中的德国和日本在军事上采取的激进政策。如果按此思路再琢磨一下埃斯珀8月6日在日本时说的那句“中国军事行动和掠夺性经济行为正威胁我们共同维护的国际规则”的话,他是不是在居心叵测地暗示中国迟早会成为21世纪的“德国+日本”呢?

从这个意义上看,埃斯珀即将利用防长职权在美各军种中推行“夜间法庭”流程与这次他在“亚洲之行”之初“放风”要尽快在亚洲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不是没有关联的。换句话说就是,埃斯珀正在物质基础和舆论宣传层面上“营造”未来与中国进行陆基中程导弹“公平竞争”的机会。不过对于埃斯珀的这种企图,中国的外交部军控司长和发言人都给予了及时的回应。值得注意的是,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中专门用了一个汉语成语——身正不怕影子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