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女邻居,第3次意外怀孕”:是时候做一次系统的性科普了

文 / 情感疗心社
2020-01-06 00:01

上周末,一个好友带着她的孩子到我家来做客,闲聊中,她告诉我,她家邻居小姑娘又怀孕了。

之所以要聊到这个女邻居,主要是她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就生了孩子,现在才21周岁。

女方家父亲早逝,母亲再嫁,家境不好,她早早的就没读书了。男方家家境还好,但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他被爷爷奶奶溺爱着长大,小小年纪在外面把小姑娘肚子搞大了,回家一说要结婚,爷爷奶奶竟就同意了。

于是,他们才19岁,就当上了爸妈。

宝妈们聚在一起聊天,都说她生孩子太早,小姑娘说她是意外怀孕的,舍不得打掉孩子,就生了下来。

没过多久,小姑娘满怀愁容地问朋友,她又意外怀孕了,纠结要不要生下来?朋友当然说别生了,第一个小孩都还要依靠长辈补贴,再生,怎么养?

好在劝住了,小姑娘去做了人流。

没想到这还没过多久,小姑娘再一次怀孕,有宝妈忍不住吐槽,你们就不知道避孕吗?小姑娘委屈:”除了安全期没避孕外,其余时候都戴套啊,戴套也会失败啊,还有我可能是易孕体质吧。“

小姑娘的经历,可能相对戏剧化了些,但在中国绝非个案。

“意外怀孕”是一个高频词汇,如何才能降低意外怀孕的概率?要不要生下来?打胎对女性的伤害到底有多大?打胎是不是属于杀生?以前做过人流,要不要告诉现任?

好像很少有人系统的讲过这些事,今天我打算写这样一篇文章,里面有科普,也有我个人观点,如果你对观点不同意,也无关紧要,有科学的性教育常识,总比一无所知强。

先说,有关避孕的硬干货。

谈避孕手段,就不得不了解一个专业术语:泊尔指数,又称避孕指数。指数越高,避孕失败率越大。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参考数值,从指数的大小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哪种避孕手段更靠谱。

尽管没有一个指数为0,但已经有很多手段让意外怀孕的概率无限趋近于0。而且我相信,随着医学进步和现代工艺的提升,当初统计出来的这些泊尔指数,应该还在往下降低。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采用了正确合理的避孕措施,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老是听到谁谁谁“意外怀孕”了。

我把避孕手段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避孕药,其中包含了口服避孕药、避孕针和皮下埋植避孕药等,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做了一张PPT。

打针和皮下埋值的避孕药,也属于长效避孕药类。优点在于不用像短效避孕药,每天都要吃,缺点是可能有副作用,常见副作用表现为经期不规律,可能缩短也可能延长,在一般情况下,医生不建议没有生育过的女性使用长效避孕药。

长效避孕药的泊尔指数为0.81,也是指数非常低的一种避孕手段。

以前也有男性避孕针,只不过长期使用,激素会受影响,有副作用。不过今年11月,印度男性避孕药已经通过了临床医学实验,有效期可达13年,成功率高达97.3%,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反应报告。

预计半年后,可以量产,我们拭目以待吧。

就目前而言,颜辞比较推荐的是短效避孕药。

很多国人不太接受吃避孕药,这是对口服避孕药的误解,主要受“是药三分毒”的传统观念影响。

我查过大量资料,短效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是模拟的人体的自然状态,与我们自身分泌激素成分一致,且含量在安全范围内,经过长期临床研究发现,这种口服避孕药,代谢迅速,停药次月就可以怀孕,且不会致畸。

医学是在不断发展中的,以前我们可能还听说过有人吃了短效避孕药,出现过体重增加、痤疮等不良反应。现在已经推出了更新型的避孕药,比如优思明、达英-35等,甚至可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雄激素性脱发、痤疮等疾病,吃了不仅避孕,皮肤和内分泌还可以变好。

而且由于短效避孕药是作用于排卵环节,也杜绝了异位妊娠(宫外孕)的发生,所以对有过宫外孕史的女性更适用。

除了抽烟、有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女性,都可以放心吃,按说明书按时按量吃。

短效药的泊尔指数更低,仅0.2,已经趋近为0了。

不过,我有个人看法,就算我吃短效药,也依然不同意无套性行为,不是因为我不相信短效药的避孕效果,而是我认为男人不能只出一根JB。这就像我不同意男人只出一颗精子,不参与育儿一样。

男女都要为这件事有所付出,同时避孕还能做到双保险。

紧急避孕药(比如毓婷)只能成为亡羊补牢的补救措施,且只能降低75%,仍然有25%的概率会怀孕。

并且因为紧急避孕药的剂量较大,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副作用,所以不是常规避孕手段,请尽量做好事前避孕。

避孕手段的第二大类是非药物方法,其中包括医疗手段比如结扎、上环等,和自主手段比如带避孕套等。

为了大家看得清楚,我也做了一张PPT。

重点说一些常见手段:女性上环、男性结扎和带避孕套。

上环和结扎都是长效避孕(节育)手段,而这两种手段一直存在一定争议。

女性上环因为存在宫腔操作,部分女性反应有副作用,比如腰痛、经期不规律等,所以部分女性对上环有排斥心理,其中包括我。

男性结扎也是一样,部分男性反应有副作用,比如痛性结节、附睾淤积症、出血和血肿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只不过这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很低。

我以前对结扎不够了解,以为结扎是不可逆行为,但其实不是的,这个手术只是阻断精子不能通过输精管而已,也就是男性精液里没有精子了,如果还有生育计划,可以再做疏通术,就恢复了。

我不会去上环,我也不会勉强伴侣去做结扎,更不会认同“他不愿意做结扎,就等于他不爱我”,还有这么多避孕手段,为何非得和这两个手段过不去呢,对吧。

再来说避孕套,女用避孕套,我没见过,也没用过,不过据说体验感不好,所以并不怎么受欢迎。

外观上和男用避孕套差不多,但体积比较大,厚度更厚。女性避孕套的泊尔指数5,不如男套指数低。

最常见和首选的避孕手段之一,依然是正确戴男性避孕套,泊尔指数为2。

有些人喜欢拿避孕套有2%的失败率说事,但根据临床调查,绝大多数使用了避孕套仍然意外怀孕的样本里,几乎都是使用不当造成的,比如没有全程戴套、戴反了,套套被划破了、戴2个或更多导致脱落等。

也就是说只要买优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以现在的工艺水平,避孕失败的几率小到和中彩票差不多。

最后一类,也称不上避孕手段,应该说是完全不靠谱的方法。

以上方法均不靠谱,算安全期,体外射精等,都只是降低怀孕概率,并不是避孕手段。

我个人从来不算什么安全期,只要啪啪啪,都是非安全期,也不接受体外,我对自己的自控力都没什么信心,他人的自控力,我凭什么相信?

男人同意还是不同意,都不能改变我的最终决定,和避孕失败的风险相比,体验感不好算什么,男人要和我分手算什么!

女人不要指望男人自觉,因为最后承担后果的那个人不是他,是我们。你有原则,就给不了他伤害你身体的机会。

我在如何避孕部分写了这么多内容,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部分,朋友们不要搞反了。

以上这个阶段,如果做得到位,就不需要考虑我以下的内容了——

当一个女性怀孕了,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生下来”?

我的看法比较保守,我首先算的是经济账,其次要算心理账,不仅算自己的,还要算孩儿他爸的。

没生孩子的人对从怀孕到生养孩子头两年,需要花多少钱,基本无概念,我没当妈以前,常常会听人用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告诉我:有钱就富养,没钱就穷养。

这种笼统的道理,说服不了我,我一定会打听孕妇一个月吃饭需要多少钱?和普通女人会有差别吗?产检的费用?生孩子的费用?请月嫂或者父母来了的吃穿住行费用?

以我和他目前的收入和积蓄来说,有没有困难,困难程度有多大?

我不接受毫无准备的生孩子,也不接受长期需要父母补贴才能养孩子,这对夫妻感情不利,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光有经济实力,养活孩子,还不能让我下定决心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

接着就是心理准备了,我和他有没有想当爸妈的愿望,伴侣对生养一个孩子的看法是什么?他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父亲?他有没有意愿学习怎样照顾孕妇和新生儿?

如果两个人的态度都是积极的,并且彼此鼓励扶持,互相学习成长,那么这个孩子未来的命运,不会太差。

不管鸡汤怎么撒,不管其他人怎么劝,女人自己先要有个主意,才能观察自己和另一半有没有能力做父母。

还有些女性未婚先孕,然后奉子成婚的,对此,我的看法和刚才说的基本一致,经济上暂时有困难,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心理账入不敷出。

所以,我一直认为:不是没结婚就不可以怀孕,更不是结了婚就可以怀孕。

别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再来说这句话“生个孩子,才知道嫁的是人是狗”,顺序错了。

正常的人生秩序是:通过性、共同生活、共同面对过一些矛盾和危机,深度的了解过一个人,对彼此都有信心了,再进入婚姻,在有可靠的退出机制的保障下,婚后试相处一段时间,再进入共同育儿阶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