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的那些事:孩子真能记得在妈妈肚子里的事情吗,你怎么看

文 / 爸爸很忙
2020-01-10 16:11

智能计算机也无法破译的“外星人”语言

妈妈坐在沙发上,温柔的看着孩子一边把小椅子搬过来搬过去,一边叽哩咕噜地说着人类无法破译的、非常搞笑的“外星人”语言。期间,妈妈也提醒过几次,让孩子要小心,别因为玩椅子把自己弄伤了。但孩子玩得很专心,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聚精会神地继续自己的工作。就这样,孩子玩了10几分钟,也叽哩咕噜的说了10几分钟,妈妈也静静地观察了10几分钟,并用手机把孩子说的话录了下来。妈妈很想知道18个月龄的孩子说了些什么,无奈一句也没能听懂。

妈妈是个很有心的人,每天都会拍一些孩子玩耍的照片,同时也会录一些视频,把孩子说的话做的事,用小视频的方式保存下来。她想用这种方式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等到孩子长大后,再把这些影像资料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有时,妈妈会把录下来的声音放给孩子听,问孩子这些叽哩咕噜的声音是什么意思。孩子往往会不好意思的一笑而过,反正就是说了,妈妈也听不懂。

妈妈把孩子这种叽哩咕噜的声音称为“外星人”的语言。因为,地球上还没人能懂这种婴儿语。就算是再先进的智能计算机也无法破译。与此相反的是,不会说话的孩子却能听懂成年人的说的话。其实,听不懂别人说的话,会让说的人和听人都焦躁的事情。而无法表达或者不会表达更让人痛苦。但令人奇怪的是,婴幼儿对此却很有耐心。他们听得多,说得也越来越多,模仿得也越​像。他们天生的内置的自然程序,能够轻松破解成年人的声音和话语。也就是说,孩子不会说话的这个阶段,就是他们理解和内化语言的学习期。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说爸爸或妈妈。

妈妈既是孩子的老师也是他试验用的小白鼠

妈妈们在怀着宝宝的时候,都会感觉到还在肚子里的孩子会“偷听”大人说话。如果宝宝的胎动比较强烈的话,只要妈妈温柔的对着肚子说一句“宝宝,你的动作太大了,妈妈好难受”时,胎动很可能会平稳下来。清晰的记得,有一天晚上,宝妈躺在床上,对着已经6个月大的肚子说,“宝宝睡了吗,妈妈想跟你说说话,你如果听见了,就动一下”。宝妈刚说完,宝宝在肚子就真的动了一下。这种有回应的胎动让宝妈很开心。由此可见,宝宝在肚子里就已经在自学语言了,至少是会听了,而胎动就是他的肢体语言。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育儿专家,包括妈妈都知道,妈妈是孩子最亲密的第一任老师。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妈妈就是孩子的全部。他不仅能左右妈妈的味觉,也能感知妈妈情绪的任何变化。从吮吸妈妈的乳房到凝视妈妈的脸,他本能地懂得如何与妈妈交流,让妈妈对他产生依赖,而不是他依赖妈妈。他关注妈妈的一举一动,体验妈妈的一颦一笑。他知道自己无法选择也别无选择,妈妈就是他最佳的也是最亲密的学习对象。与此同时,孩子吸收他所能接收到的一切信息,并把妈妈作为他的练习对象。比如,第一次咬伤妈妈的乳房、第一次抓伤妈妈的脸、第一次把尿撒在妈妈身上……。所有的这些第一次都是孩子把妈妈作为试验和练习的“小白鼠”。由此可见,在妈妈面前,孩子都是很任性的。

每次听到有些人说,1~2左右的孩子是最好玩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比较弱,对家长的言行很顺从,也比较容易控制。同时,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喜欢模仿成年人一言一行学大人做事、学大人说话,既乖巧又可爱。不管在什么地方,孩子总是容易成为万众聚焦的明星,也是成年人话题的中心。殊不知,可爱的孩子比我们成年人认为的更聪明。他的所有模仿都是在学习,所有的动作都是在练习,这是他们成长中必做的功课。而练习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快的成长,更快的独立和更快地与成年人平起平坐。

孩子真的能记得在肚子里的事情吗?

很多人都说婴幼儿是没能记忆的,就算是有记忆,也是很短暂的。但有些很特别的孩子却用事实证明这种观点也不一定准确。比如,有的妈妈在怀孕的时候,经常给孩子听某个人的音乐,等到孩子出生后,再次听到同样的音乐时,会明显感觉出对这个人音乐特别的偏好。虽然,刚出生的孩子视力很差,但他们有一项天生的本能,可以通过气味找到妈妈。因为妈妈的味道是最独特的,也是最熟悉的。从这个层面来说,婴幼儿的是有记忆能力的。

关于宝宝的记忆问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一个是来自于行为科学家斯蒂芬·埃文斯(Stephen Evans)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婴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听到特定音乐片段时,会在他们出生之后记住并识别出来。他选择了一段音乐,让母亲们在怀孕20周时连续7天,在子宫周围为胎儿播放16分钟。待孩子出生后,那些曾在妈妈肚子里听过这段音乐的婴儿,一旦再听到这首音乐,会变得比其他婴儿更加安静。另一个实验是来自《父母是孩子选择的:育儿从孩子出生前开始》一书的作者池川明的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三个孩子就有一个保有胎内记忆。一岁时孩子开始讲述这些记忆,二到四岁期间是个高峰。一过六岁,胎内记忆保有率就会大幅下降。当胎儿还在妈妈体内时,妈妈与胎儿的交流越多,胎内记忆的保有率越高。而在盐尻市以父母为对象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大人胎内记忆的保有率在1%左右。

人是很奇特的一种动物,有很多的神秘的情形,也令科学家感到困惑。比如,不会说话的孩子是如何思考的;不会说话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为什么很多事情,孩子会无师自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成年人去思考和发掘的宝藏,你说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