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后42天,产妇发现自己又有身孕,医生:控制一下不行吗?

文|羊驼妈妈(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大家都知道,中国女性在生产后都有坐月子的习俗,虽然有些人认为这是老辈人留下的迷信,但事实证明,坐月子对产妇的身体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过,产妇月子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不仅要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同时还要注意很多卫生问题。
前不久,正在坐月子的李女士发现自己又怀孕了,42天月子期还没有结束,自己就又怀孕了,实在有些难为情。
但因为身体还在恢复期,对于这个孩子能不能要,李女士还是尽快咨询了医生。
医生看到李女士的情况非常生气,说到:“坐月子42天是期限,控制一下不行吗?十个月的孕期都挺过来了,也不差这几天啊,现在又怀孕了,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没办法,听到医生这样说,李女士决定这个孩子先不要了,还没出月子,人流手术后还要坐一个小月子,即难为情又痛苦。
坐月子时,产妇有可能再次怀孕吗?
坐月子时,产妇的身体没有恢复好,是不可以同房的,但依然有人铤而走险,认为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
虽然坐月子期间怀孕概率很低,但也不是绝对不会怀孕。女性生产后因为母乳喂养,影响到卵巢排卵情况,排卵量减少,怀孕的概率降低,但并不是没有,所以还是有再次怀孕的可能性的。

孕期同房如何保证胎儿的安全问题?- 前三个月禁止同房
孕妇怀孕前三个月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胚胎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十分不稳定,孕妇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流产的情况。
因此这个时候是切忌同房的,去医院产检时,医生也会明确的告诉孕妇和孕妇的丈夫,这三个月不可以同房。有些孕妇在怀孕初期,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结果和丈夫同房时,无意间流产。
- 产前三个月不要同房
除了怀孕的前三个月不可以同房,孕妇生产前的三个月最好也不要同房,孕妇怀孕后期,孕肚变得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子宫被胎儿撑大,子宫内壁很薄。
如果孕妇和丈夫同房,很容易出现早产的情况,这对胎儿和孕妇本身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
而且有些孕妇怀的是多胞胎,那么情况就更特殊了,随时都有保胎的情况出现,同房更是非常危险的。

- 注意孕妇的肚子
女性在怀孕时,随着孕期的增加,孕肚会越来越大,行动生活非常不方便。因此孕妇在和丈夫同房时,一定要注意孕肚不要被压到。
通常来说适合同房的时间是,孕妇怀孕第四个月至第六个月,这个时候是孕妇怀孕的中期,没有孕吐和腰背疼痛的情况,很多不良反应比较少,同房也是可以的。在同房时,丈夫要随时顾及孕妇的感受,如果孕妇感觉不舒服要立即停止。
- 有早产风险要禁止
在孕妇怀孕时,要定期去产检,平均每位孕妇从怀孕到生产,要进行十二次的产检,但是有些孕妇会有早产的情况,产检的次数就会减少。
孕妇在产检时,医护人员会对孕妇进行评估,是否有早产或流产的风险,如果孕妇有这种风险,就需要禁止性生活。而且有些孕妇怀孕时有阴道流血或者胎盘前置的情况,也是不建议同房的。

为什么产妇坐月子需要42天?- 身体可以更好的恢复
女性在生产时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元气,产后42天产假,可以让女性的身体更好的恢复。
这个时候女性需要良好的休息,避免疲惫操劳,也不需要做劳动和工作,即使是一些基本的家务活,也不需要产妇来做,产妇只需要每天休息调理身体就可以。
这个时候女性经常会出现气血不足,身体慵懒的情况,因此42天的产假,可以让产妇的身体尽快得到恢复。
- 母乳更充沛
女性在生产后就需要开奶,越早开奶对产妇和宝宝都有积极影响,母乳可以增强宝宝身体的免疫力,减少产妇患有乳腺炎的概率。
产妇在生产后的42天左右子,会吃月子餐,饮食上会额外注意,这对母乳的质量也有一定好处。
但如果产妇没有坐月子,而是去工作上班,白天吃的食物就可能很随意,点外卖或者是随便吃两口,这对母乳也是有影响的。

- 产妇有缓冲期限
虽然女性在怀孕时需要经历十个月,但是在生产后,大部分的产妇还不能及时适应自己已经当妈的身份。
产后42天就是一个缓冲期,产妇可以在家中慢慢适应母亲的身份,学习照顾宝宝,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等。
而且这段时间产妇的家人都会来照顾产妇和宝宝,产妇的压力会相对减小很多,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能够有所安慰。
- 有更多的准备时间
42天对于生产完的产妇来说,是一段准备的时间,很多女性在怀孕中后期便开始休产假,不去公司工作,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产妇和公司已经有所脱轨。
如果生产后产妇没有休息,而是直接去工作,就会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而经过42天的产假后,产妇可以在家了解好工作,将进度补上,有一定的准备时间。

羊驼妈妈结语:
产妇坐月子不可儿戏,如果这段期间产妇保养的好,身体的健康程度要好过未生育之前。但假如没有合理科学的坐月子,产妇是很容易留下病根的,所以大家还是要以自己的身体为主,必要时还是应该控制一下情绪。
你有孕期同房的经历吗?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我是@羊驼妈妈,有关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扰,都能为您答疑解惑,大家可以关注我的账号,我们一起学习育儿知识,也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助到大家,让每一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