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医生:脐带绕颈集中发生在怀孕后这几周,挺过去胎宝就安全了

执笔:王彩云
编辑:刘颖娟
定稿:苏子后
据产科调查发现,脐带绕颈发生的概率高达20%~25%,而它也让不少孕妈担忧不已,下面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这几个周是胎儿脐带绕颈“高峰期”
什么是脐带绕颈?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传输营养和氧气的输送带,在胎宝宝“玩耍”的过程中,不慎将脐带缠绕在颈部处,多数绕颈1~2周,3周以上少见。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均无关
胎儿脐带绕颈“高峰期”
孕4月前,胎儿虽然已经成型,可以挥动自己的手脚,但活动量较少,几乎不会发生脐带绕颈的情况。
到了孕5个月的时候,胎儿不断发育,体重、骨骼肌肉等都在不断增强,再加上子宫活动空间相对大,胎宝宝就开始挥打自己的拳脚,高兴的时候翻个跟斗,无聊的时候还会把脐带当成玩具,最后玩着玩着把自己绕到里面去了。

而到了孕8月后,随着胎儿体积的增大,几乎整个子宫都被占满,活动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活动量也减少,所以发生脐带绕颈的可能性较小。
综上所述,孕5月~孕8月(即孕20周~32周)的时候,是胎儿脐带绕颈“高峰期”。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脐带绕颈?
1、羊水过多
对于胎儿来说,羊水量过多,活动的空间就会变大,使得他的活动量变多,例如来回翻滚,这在无形中就容易增加脐带绕颈的几率。
PS:根据临床定义,认为在整个孕期,若羊水量超过2000ml,则称之为“羊水过多”。

羊水过多的原因:①胎儿畸形;②多胎妊娠;③胎盘脐带病变;④母儿血型不合;⑤妊娠期并发症。
2、脐带
正常情况下,脐带的长度为50~60厘米,若超出75厘米就属于脐带过长,这会使得胎儿在孕妈肚子里活动的时候,尤其是做出翻滚动作的时候,容易发生脐带绕颈、脐带打结、脐带缠绕身体等情况。
脐带太长的原因:跟在母体的发育相关,没有任何的病因,且脐带的长短只有在宝宝出生后,方可知道,因此孕期要定时产检。

3、胎儿体型小
若胎儿的体型较小,那么他在子宫内活动的空间就会变大,那么可以做出的动作就比较多,这样就导致发生脐带绕颈的几率增加。
胎儿体型小的原因:①孕妈摄入的营养不充足,影响了胎儿的发育;②孕早期孕妈生病,对胎儿早产影响;③胎盘宫内发育异常。
4、胎动频繁

胎动频繁是造成脐带绕颈的主要原因,若胎儿在妈妈的子宫内,一直动来动去,很容易就出现脐带绕颈。
胎动频繁的原因:①孕妇吃饱饭后,胎儿获取了能量;②孕妇洗澡时,血液循环加快;③受到音乐、不良心情等外界刺激;④胎儿缺氧。

脐带绕颈的伤害
据调查发现,脐带绕颈一圈的几率在20%~30%,绕颈两圈的几率在2.5%~5%,三圈及以上的几率在0.2%~0.5%。
1、胎位不正
脐带绕住胎儿的颈部或身体,那么它的长度就会变短,那么就会对胎儿的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增加胎儿不正的几率,从而导致无法顺产。

2、胎儿缺氧
由于脐带本身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弹性,若缠绕得比较松弛,绕颈1~2周,通常不会造成危害,而若是缠绕得过紧,或是缠绕多圈,就很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血液循环和氧气的输送,造成缺氧的影响。
3、无法入盆
由于胎盘位于子宫上方,脐带连接在胎盘上方,若脐带缠绕在胎儿的身上或脖子上,就会使脐带的长度被缩短,导致活动受限,从而无法进入骨盆。

孕妇做好三件事,胎儿很健康
1、定期产检
在孕期定期产检,方便随时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方便对不良情况,及时做出相对应的措施。
孕期通过B超检查,可以监测脐带的血流方向和血流速度,以此来清楚地判断脐带缠绕了几周及缠绕的部位。
2、勤数胎动

胎动,可以监测胎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在孕28周左右就会变得规律起来,这时候就可以每天早中晚同一时间数胎动,3次胎动总和乘以4,一般每小时3~5次,12小时胎动次数在30~40次左右为正常。
若12小时胎动小于10次,或频繁后逐渐减少、较弱,就需要警惕,很可能是胎儿缺氧,需及时去医院进行干预治疗。
3、减少对胎儿的刺激
孕期,若孕妈做出一些行为,就容易刺激腹中的胎儿活动,如:
a、孕妈经常熬夜,接受灯光的照射,就容易使腹中的胎儿受到刺激,变得非常兴奋,从而频繁活动造成脐带绕颈的情况发生;

b、孕妈经常翻身,就容易让胎儿受到的震荡增加,刺激他变得焦躁不安或非常兴奋,从而造成活动量增加,增加脐带绕颈的几率;
c、孕妈情绪上的波动较大,由于孕期体内的激素发生了变化,容易心情烦躁不安和发脾气,这会刺激到腹中的胎儿变得不安分,然后经常翻滚身体,导致脐带绕颈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