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养生:准妈妈总是恶心吃不下怎么办?试试5个方法
女性养生:准妈妈总是恶心吃不下怎么办?试试5个方法。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怀孕期间是最幸福、也是最难受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既有将为人母的憧憬与母性天然的幸福感,也有因为肚子里宝宝逐渐长大、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中,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一种。

怀孕后的恶心呕吐,中医称之为“妊娠恶阻”。其本意就是认为,妊娠期间的恶心反胃、饮食不下,是因为被一种“恶”壅塞了脾胃气机而成。所以,对于妊娠恶阻的调治,多遵循祛恶化食这个原则。
历代医家对于妊娠恶阻的调理,大致有如下五个有名的方剂。我们可以将这些方剂罗列出来,综合对比,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调理方式:

1、安胃饮:
由藿香、苏梗、川厚朴、砂仁、竹茹、半夏、陈皮、茯苓、生姜汁组成。主要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
一般来说,妊娠恶阻明显的准妈妈,大多胃气虚弱,胃气不降则逆,所以才出现恶心呕吐。但这种恶心呕吐,一般不用苦寒之品,而以辛香和胃、降逆止呕为主。只要胃气平和,逆气下降,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
安胃饮其实就是由藿香正气散合橘皮竹茹汤化裁而成。其中藿香、苏梗辛温芳香,能理气和胃而除湿;厚朴宽中降气、和胃止呕;茯苓渗湿益胃;砂仁、橘皮辛香理气而和胃;竹茹辛凉和胃、降逆止呕;生姜汁理气和胃而止吐;半夏辛苦微温、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其中生姜更是号称“止呕圣药”,性味辛开而润,注意无需和其它中药一起熬煎,直接兑服即可。
2、健脾和胃饮:
由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淡竹茹、法半复、苏梗、砂仁、炙枇杷叶、煅石决明组成。主要有健脾和胃、平肝降逆、化痰止呕的作用。
健脾和胃饮主要适宜于肝气上逆犯胃,肺气宣肃失利的妊娠恶阻。方中党参、白术培补中补气,气充则脾健而胃强;竹茹、枇杷叶能清肺和胃,取“金克木”之意,肺气清则肝气易平;砂仁、苏梗行滞利气;陈皮、半夏、茯苓化痰止呕;石决明重镇以平肝降逆。所以才能肝逆得降、肺气清肃,恶阻自除。

一般来说,半夏属于“妊娠禁忌”里的一种,大多不主张使用。本方适合胃虚而引起的胃失和降一类的妊娠恶阻、恶心反胃明显的人选择。
3、定呕饮:
由当归、炒白芍、桑叶、焦白术、子芩、苏梗、绿梅花、玫瑰花、砂仁、煅石决明组成。主要也有平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
本方主要适用于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以致肝胃不和,呕吐随作的妊娠恶阻。煅石决明清降而平肝,重镇降逆但不损下元;砂仁和气降逆、养胃安胃;桑叶清养头目而凉肝;归身、白芍养血柔肝;焦术健脾和中,子芩、苏梗清热强胃、宽中止呕;绿梅花、玫瑰花养阴柔肝。诸药合用,共奏平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

因为准妈妈冲任二脉之血充养胎儿,自身储血日减,阴不潜阳,肝气横逆而犯胃,因而呕吐心烦。历代中医有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所以需要降逆平肝,和胃止呕。恶心呕吐解除之后,再继续清补养胎即可。
4、化浊安中饮:
由藿香叶、老苏梗、姜半夏、大腹皮、伏龙肝、老生姜、建兰叶、白蔻仁、陈皮、白茯苓组成。主要有芳香化浊,和中降逆之功。
妊娠恶阻的原因,痰湿内滞也是比较多见的。本方的藿香、建兰芳香除秽;陈皮、半夏、茯苓利湿化痰;伏龙肝、苏梗温中降逆;白蔻仁宽中化湿而止呕吐,所以有和胃安胎之功。

主要适合于妊娠恶心呕吐比较明显,同时还要倦怠嗜卧、渴不欲饮、口中甜腻等感觉的妊娠恶阻。
5、砂仁大枣饮:
这是最为简单的一个调治妊娠恶阻的方剂,出自明代《辨证奇闻》,由缩砂仁、大枣两味组成。其中砂仁芳香化湿,醒脾和胃;大枣健脾生血,和中养胃。两味配伍,可谓清补兼施。
在使用方法上,砂仁大枣饮和其它几个方剂不同:砂仁去壳,红枣去核,将砂仁肉放到红枣肉中间,外面再用黄泥包裹好。放入柴火灰中煨熟。取出来敲掉黄泥,将红枣和砂仁用一小杯水煎熬,煎到只剩下三两口,慢慢饮用即可。
适合妊娠恶阻频发,且程度比较明显,有的喝清水也呕吐,甚至不吃不喝也呕吐不止的妊娠恶阻。因为只需要饮用很少药液,故比较容易使用。

总之,准妈妈恶心呕吐的妊娠恶阻,对女性朋友来说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如何有效调理,减少恶心呕吐,是保证肚子里的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上述几个方剂,我们应注意到如下两点:
1、 都是“饮”:也就是说,因为恶心呕吐的缘故,很难喝下去大量汤液。因时制宜,“饮”是比较合适的制剂了;

2、 方中的半夏、石决明、大腹皮这些中药,需要仔细甄别。虽然“有故无陨”,但毕竟和妊娠有点不洽,不建议自行随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