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女子搏命产子去世有些人的身体并不适合生子,为什么还是要冒险生产?

文 / 翟闻闻闻
2020-10-16 16:04

生育是女性独有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适宜怀孕。

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不适宜怀孕——存在严重问题的心脏大多无法承受怀孕带来的重度负荷,生产之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还有可能使得超负荷的心脏无法正常工作,令产妇随时丧命。

肝肾功能存在严重问题的,不适宜怀孕——这些存在于肝、肾器官的隐患会严重影响孕妇的出凝血功能和代谢,引发机体功能紊乱、危及生命。

脑积水、脑血管畸形等存在脑部问题的,不适宜怀孕——脑积水造成的颅压升高会使中枢脑干出血的风险加大,而怀孕之后的血压波动则会随时造成畸形脑血管的破裂;

除此之外,血小板低于2万的、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等等,都不适宜怀孕——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产科病房里,却住着大量患有上述疾病、仍选择冒险怀孕的产妇。

作为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仁济医院产科承担着上海市40%以上的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还有来自华东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危重孕产妇慕名而来。“明明知道有风险,但还是想要搏一把,碰碰运气”——这是她们中大多数人的想法。

因此,与大多数习惯于迎接新生的同行不同,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林医生常常要面临一项重要的工作——劝那些患有严重妊娠禁忌症、不适宜怀孕的孕妇终止妊娠。

在产科,医生会根据孕妇的身体条件和怀孕危险程度、用四种颜色进行标记——绿色代表健康、安全、随后依次是黄色、橙色和“风险极大、不宜怀孕”的红色。去年一年,林医生接触的病例中,70%都是“红色”的,她甚至可以在很多孕妇推开诊室门的那一刻、就能判断出对方存在什么问题。

见到小吴(化名)的第一眼,林医生就知道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泛紫色的嘴唇和肿大的指尖是这一判断得来的依据。

怀孕13周的小吴从无锡来到上海,希望在林医生的帮助下保住自己的孩子。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且已经引发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一颗心脏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右心室会把暗红色的静脉血泵到肺动脉,血液在肺部完成气体交换,变成富含氧气的鲜红色,再经由左心房、左心室被泵到全身各个器官,为身体提供养分。但如果肺动脉压力过高,静脉血将无法顺利进入肺循环,不但不会吸收氧气、还会逆流回左心室,将含氧量极低的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令身体处于低氧、缺氧的状况中。

正常人的肺动脉压力一般不高于30毫米汞柱,而小吴的肺动脉压力最高时曾达到128毫米汞柱,而怀孕还会增加身体的耗氧量,加重心肺负担,令她随时面对心功能衰竭的危险。

对于自己的状况,小吴是了解的。结婚后,她先后两次怀孕,但都在当地医生的劝说下流产。一心想要孩子的她不甘心,加了好几个心脏病妈妈的群,群里不时会传来病友们平安生子的喜报,其中不少人就是林医生的病人,小吴逐渐开始重拾勇气,她认为医生很有可能是在危言耸听,自己也会像别人一样、有惊无险地生下孩子。

但林医生的诊断和前两次一样:这是严重的妊娠禁忌症,要立刻终止妊娠。话刚说出口,小吴当场就跪下了,哭着求林医生让她试一试。

这样的状况,林医生见过很多次,这也是她作为一名产科医生的尴尬之处——女性的生育权受国家法律保护,即便明知对方有可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她能做的也只有劝说,一遍一遍地谈,找当事人谈,找当事人的丈夫谈,还要求双方父母必须到场,“往死里谈”。

但无论怎么谈,林医生都无法说服小吴。作为医生,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劝说并叮嘱她定期复查。每次复查,林医生都会在医嘱上写下“建议住院”,但因为害怕住院后会被要求引产,小吴每一次也会在医嘱后签字表示拒绝。

住院、拒绝;住院、再拒绝。直到怀孕28周时,小吴出现了。她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28周意味着孕妇进入围产期,已经很难通过引产来终止妊娠。这在医学上是一个临界点,此时的胎儿已经基本发育完全,即便早产,仍有很大概率存活。

搏命

小吴躺在病床上态度坚决,“即使我朋友她讲得再危险,但她们也有孩子呀,那我看到她们有孩子,我也想有自己的孩子。”她认为作为女性,只有生了孩子人生才称得上圆满,并不惜为此赌上自己的性命。作为旁观者,李闻在纪录片制作后期,写下了这样的旁白:“在这里冒险生子的母亲,很难去说,她们是母性的伟大,还是生命的赌博。”

手术前一天,小吴在与父亲通话时表达了自己的害怕。

是赌博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每逢危重产妇手术,进手术室之前,林医生会习惯性地说一句,“希望我们这次能有好运。”医学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很多时候,她和产妇都需要运气的加持。

小吴希望尽可能地推迟生产日期,让孩子发育得更成熟,而林医生则认为必须尽快手术,否则她的身体很难再负荷。手术当天,仁济医院出动了最优秀的产科团队和麻醉医师。开腹以后,林医生发现小吴的羊水已经浑浊,如果不是自己凭经验决定及时开刀,她的孩子可能就保不住了。

手术过程还算顺利,小吴如愿生下了儿子——一个仅重1005克的小婴儿。因为早产,孩子出生后就被送去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监护室。小吴本人则被转到ICU,她将在那里面对生产之后的数道难关。

小吴在ICU坚持了10天,期间,她的各项生命体征不断恶化,持续的低氧、低血压、昏迷、高烧……为此,林医生几次召集医院其他科室主任会诊,想了各种办法,但最终事与愿违,因为心脏功能持续衰竭、以及严重的肺部感染,小吴最终还是走了,终年25岁。

看着小吴心电监护仪上的直线,仁济医院ICU主任皋源一脸惋惜,“医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种病人根本就不能怀孕。”

小吴去世时,她的儿子仍然躺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重症监护室中,那里距离仁济医院只有400米的距离,因为还没来得及取名,这个刚刚出生10天的男孩被暂时称为——小吴之子。“一眼都没有看过自己的孩子,你说可惜吗?”一位参与抢救医生遗憾地说道。

纪录片导演在小吴的手术后,他在男更衣室遇到了负责麻醉的医生。这位医生告诉纪录片导演,自己并不愿意电视台来拍这个片子。他说,作为医生,他们肯定希望每个病人都好,但小吴的病情属于绝对的妊娠禁忌症,如果她被治好了、电视台播出去,会有更多病情更严重的人选择冒险,这并不是医生愿意看到的。

因此,和别的医疗纪录片无论过程多么惊心动魄、最终都会化险为夷不同,纪录片的这一集最终充分呈现了搏命生子的残酷一面——并不是每一位罔顾医学的人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为了拥有一个孩子,小吴失去了生命,而另一位产妇林琴,则失去了子宫。

林琴来自温州,此前已经生过两个女儿,为了生儿子,她怀了第三胎。由于做过两次剖宫产手术,她的子宫条件并不好,胎盘长进了子宫肌层,属于凶险性前置胎盘,这次生产,将很有可能遭遇大出血。

果然,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血液喷涌而出,10分钟内失血量达到3000毫升,林医生只能徒手按住出血点,让助手分别去取血浆以及和家属谈话,告知他们只有摘掉子宫才能保住林琴的性命。

术后,医护人员清点林琴用掉的纱布。 最终,经过六个小时的手术,在摘除子宫之后,林琴活了下来。手术过程中,她的总失血量达到10000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换了三遍,术后盘点时,大小不等的上百块血红色纱布铺了一地——本次采访,“每日人物”作者曾近距离观摩了林医生的手术,正常情况下,她每次消耗的大纱布通常在十块左右。

林琴被摘掉子宫的片段播出之后,林医生在美国的同学有点不理解,跑来问她,为什么要折腾那么久才把子宫拿掉,白白出了那么多血?这显然是一个不够了解中国的质疑,因为,“在中国,拿掉子宫没那么容易。”林医生说。

医生与林琴家属沟通拿掉子宫。在前一天的术前谈话中,她已经把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应对办法都和家属做了详细的沟通,但即使如此,在术中大出血的情况下,医生告知林琴家属要拿掉子宫时,家属仍然是迟疑的、不情愿的,一再确认必须是“实在不行再拿”。

“中国女性对于子宫是很看重的,”林医生说,“拿掉子宫会让她们觉得自己不再完整。”

完整——这同样也是小吴的生前诉求,“人生要是圆满,就是要有孩子。”在这集片子播出前,李闻把这句话做成海报,他想借此让大家思考的是:对于人生而言,究竟什么才是完整?只可惜,面对这个问题,小吴已经永远失去了作答的机会。

两个世界

因为完整经历过纪录片第一季拍摄,纪录片导演在这次进驻仁济医院产科之前,对于即将面对的状况多少有一些预期,但让他意外的是,这些固执到不惜搏命的夫妻,竟有不少都是与他同龄、甚至比他还小的年轻人:“我觉得至少是我妈那个年纪的人才会有这种观念,而且我妈可能都没有那么极端,不可能达到那样的地步。”

“五环外的世界”——纪录片的总导演之一范士广如此形容中国式产房中世界。生育问题应该在社会上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大家会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你身边的同事、朋友大家都会这么想。但是我们真正在医院待过之后会发现,我们看到的只是五环之内的世界,其实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对孩子的渴求,是从来没有衰减过的。”

最终,纪录片用一段50分钟的短片刺破了这两个世界的次元壁,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式产房中的真相:一个世界中,受过良好教育、经济独立的现代女性正在摆脱传统的婚姻观、生育观的束缚,重新思考生育这件事,她们被称为“有个体意识、懂得优化自我选择的公民”;而现实中,在中国顶级综合性医院的产科病房里,有的人因为严重的黄疸,皮肤已经成了金黄色;有人则在尝试多次试管后终于怀孕,整个孕期为了保胎打了280针,肚皮上都是注射留下的紫色的淤青;还有人为了控制血压,一天要吞下十几粒药片……包括她们在内的无数女性仍被传统的生育观裹挟着,不惜用生命去挑战医学的禁忌。

“一切都是经济决定的。”林医生说。黄浦区是上海市最中心的区域之一,也是仁济医院在上海的主要辐射范围,这里就很少出现危重产妇,因为大多数孕妇都会在早期及时就诊、科学妊娠,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此外,上海对于危重产妇的管理也非常严格。孕妇产检后如果被标记为红色,医院会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孕妇所在区域的妇保所,如果医生劝说无效,会不断有妇保所的工作人员上门监控,劝说其遵循医嘱、终止妊娠。

可是中国太大了。林医生接待的门诊病人中,有近一半都来自外地,且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每次遇到危重产妇,手术前,林医生都会期待能有好运。

经济状况会决定教育水准,这些孕妇大多受教育程度有限,不少人的健康常识严重匮乏。一位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用了胰岛素,血糖指标却不见好转。直到医生在病房发现没有拆封的针剂,她才承认自己并没有遵循医嘱打针——注射胰岛素要在肚皮上打针,她担心这对胎儿不利,因此只在去医院的前一天临时打几针充数,平时的血糖监测表都是自己胡乱填写的。

经济状况和女性的地位更加息息相关。冒险生子的女性们大多仍生活在“男主外”的家庭结构中,经济独立的比例极低,无法自由地行使生育选择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