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医生自己生娃前嘱咐丈夫:“我出产房看不见你,咱俩就离婚”

文 / Bai了个白了个白宝宝
2020-11-09 08:07

文丨福林妈咪

一位年轻时在产科工作的医生说,自己当时看过了太多产妇生完孩子后,产房门口没有一个人的情况。

“大家都抱着娃,一块儿出去,没有人关心里面那个产妇,我接受不了这个。”

“所以我生孩子之前,我就跟老公说,不管别人怎么样啊,反正我出产房的那一刻,你要是敢不在门口,等我能站起来那一刻,咱俩就去打离婚证去。”

这是一个产科医生的故事,她在说到“我接受不了这个”这句话的时候声音都是哽咽的。

可能有的男性会不解,孩子出生,作为妈妈不应该是高兴的吗,为什么会因为这个闹情绪?

对这件事有多介意,恐怕只有女性自己清楚。

我有个闺蜜最近正在坐月子,她跟我聊天说,她感觉自己有点抑郁了,她突然不明白自己生孩子的意义是什么,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又是什么。

这种心情,就是从她出产房的那一刻开始的。

当时没有去看孩子,生完了还一直陪着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妈妈。

“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生孩子工具。”“后来我问他当时在产房外面都干啥了,他说他不知道干什么,玩儿了几局游戏。”“孩子哭,婆婆说是我不愿意给孩子喂奶,他就过来跟我吵架,说我不懂事。”……

宝妈们产后状态不对,可能有钻牛角尖的成分,但是这里确实有一道坎,容易让妈妈们迈不过去。

这个坎,就是身份的转变。女性有生育功能,所以女性生孩子是一种天性,但是当她处在一个特殊阶段,她身上的生育功能性掩盖了她自然人的属性时,女性就会产生心理抵抗。

所有人都在关心孩子,所有对她的好都是因为她肚子里的孩子。

这是从单身向妈妈的一种身份转变必经的过程。

所以女性在产前、产中、产后,都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尤其对于医生来说,特殊的职业让她有机会见到更多人间百态,所以她会对这个点很敏感。

以前播过的一部医疗剧《急诊科医生》中,就有一个急诊科护士,怀孕期间出现了抑郁症表现。大家都说她婆婆和老公对她好,但是她尤其听不得别人这样说。

科里的同事因为她是孕妇照顾她,凡是帮助她,也会加重她的烦躁情绪,只有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在照顾病人时,她的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她才感觉好一点。

作为一个观众,看到她这样不理智的表现,再听到其他人劝解开导她的话,就会觉得很有道理。

这样的心态,就很像那些不理解孕妇产妇的家人们。

其实,如果家人能够意识到孕妇或者产妇正在经历的一个客观存在的心理转变过程,给妈妈足够的尊重和爱,她就更容易走出来。

宝妈们在产后阶段,很难系统地去梳理自己的感情,其他人的劝慰和调解,也都很难说到点上,所以一直以来,宝妈们都是靠自己摸索,走出了这个迷茫痛苦的阶段的。

这段时间有个聚焦产前产后的综艺节目,很多人都看了,叫《新生日记》,三队夫妻虽然相处模式不同,但是他们能够和谐友爱的平稳度过这个特殊阶段,靠的就是一家人之间的爱与陪伴。

应采儿生二胎,陈小春拿着摄像机全程录像,这是一种陪伴,所以他懂老婆第二次分娩却比第一次分娩更紧张的情绪。

GAI分娩前后一直充当王斯然和公婆之间的桥梁,他用十二分的爱来向爸爸妈妈、妻子输出,所以面对王斯然的小脾气,他平和。

刘璇在孩子出生后每天坚持写育儿日记,用严苛的方式来要求自己和家人,丈夫也都尊重和包容。

每个家庭相处模式不同,解决宝妈抑郁情绪的破解之道也不尽相同。

但是不管什么途径,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对宝妈的尊重,关心,和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