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生孩子有多难?二胎还没打算生,三胎开始催了
说到年轻人的难,每个人都有吐槽不完的话题。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找工作成为了一大难题,一个岗位几百上千人竞争,这都是常有的事。工作找到了,先不说工资高不高,房租成了问题,一边交房租一边攒首付,谁让现代社会买不起房就结不起婚呢。

好不容易房也有了,婚也结了,生孩子又再次被提上日程,当父母的是日日催,月月催,能早一天抱上孙子就绝对不能晚一天。好不容易有了孩子,二胎又提上日程了,这二胎还没盘算好,婆婆已经告诉你隔壁那个谁谁谁已经生三胎了,年轻人,忙忙活活这么多年,到头来总结出来一个字——难。
最近有一个话题炒得很热,女孩子为什么越来越怕生孩子了?参与讨论的女性已经有好几万,因为生孩子真的太难了啊。

首先,且不说风险,生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副作用就让很多女性望而生畏,网友表示:生孩子让我变难看变肥胖,生完之后感觉自己一下子从25岁变成了35岁,生孩子在我身上留下疤痕,夏天不敢穿短款衣服,生完孩子我还需要不能动弹躺一个月,想想都煎熬,另外我还得忌口,让我吃不了自己喜欢的冰淇淋、火锅、麻辣烫,这简直太痛苦了啊。生完之后看着自己松垮的肚皮,和皮肤上的妊娠纹,眼泪就止不住流出来,我做的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但是抱怨归抱怨,牢骚归牢骚,在妈妈们看到孩子眨着大眼睛对你笑的那一刻,经历过的所有委屈都在那一瞬间化为乌有。

说到生二胎乃至三胎,每对不同的夫妻都会有不同的考虑,那么关于二胎到底生还是不生,其实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思考一下。
01
家庭经济条件
大家都知道,养一个孩子其实要付出的经济成本是相当大的,很多家庭之所以对二胎产生抗拒,就是因为考虑到经济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如果二胎生了个男孩,那恐怕要从他出生就开始着手给他攒“老婆本”了,毕竟男孩子涉及到今后成家,房子是一个大问题。即使二胎是女儿,那么孩子的尿布钱、奶粉钱、衣食住行、兴趣培养等教育上的投入,又是很大一笔支出。

所以在决定要不要二胎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一下家庭目前以及未来的财务发展情况,如果经过评估不适合要二胎,那就先不要着急。
毕竟只有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如果不考虑经济因素就决定要二胎,那么其实对孩子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02
夫妻二人身体状况
要知道,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要二胎的家庭,双方年龄可能就比较大了,但是年龄较大的女性生孩子其实不管是对孕妇还是对孩子,危害都是很大的。

女性年龄大,卵巢功能会减弱,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妇科炎症等问题,同时所面临的生育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对于宝宝来说,高龄生产也容易导致胎儿发育出现一些问题,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果男性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或者年龄过大,其实也是不适合要二胎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精子的健康程度是会有所下降的,为了确保有一个健康的娃娃,宝爸们也要多补充蛋白质,保持良好的睡眠,严格忌烟酒哦。

所以说,夫妻在决定是否要二胎甚至三胎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年龄以及身体状况,尽量在自己的生育黄金期要宝宝。
03
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里的教育指的是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以及面对两个孩子的心态。夫妻双方要慎重思考是否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和教育孩子,毕竟孩子未来的发展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
另外父母还需要摆正好自己的态度,很多家庭在要了二胎后,会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投入较多的关心和偏爱,那么另一个孩子必然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即使不是父母不是偏心,那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重心放在一个孩子身上。

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做好一个平衡,如果没有平衡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投入,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或者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既然决定要二胎甚至三胎,就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孩子们负起责任。
04
家人的态度
如果家里的老人比较赞同,那么带二胎在很大程度上会变得轻松,如果夫妻俩的父母可以有能力帮着带孩子,那么夫妻就可以有更多的投入给到工作上,为家庭和孩子创造更好地物质条件,这对于孩子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但是如果家里的老人不支持或者不赞同,又或者没有条件帮忙带孩子,那么建议两个人还是需要好好斟酌一下,毕竟带孩子是一个比较耗费精力的事情,一方面要把精力投入到尚未成熟或仍处于生长重要阶段的大娃身上,另一方面二胎从怀孕到生产以及后期的培养和教育,也是需要付出极大精力的。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充分的支持,小两口很容易手忙脚乱,对于两个孩子也容易照顾不周,这种情况下,全心全意培养好一个孩子,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所以,是否生二胎其实是根据每个家庭的需求以及夫妻的情况决定的。有的父母喜欢热闹,家庭条件和身体条件又允许,那么要二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有的家庭不喜欢热闹,或者不想给自己的家庭带来那么大的压力,那么不要也是没问题的。这是一个很私人化的事情,你有权利自己做决定,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所影响,也不要盲目跟风。在生二胎三胎这件事上,再严谨也不为过。(执笔:杨阳)
图片来源网络,只供想象,图文无关,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