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胎丸”做不到“逆天改命”,义务教育也未能改变“重男轻女”

文 / 豆宝娘亲
2020-12-16 18:11

如果不是因为这篇名为《转胎丸骗局下,90后父母正在制造双性儿》的文章突然刷爆朋友圈。

我们真的很难相信现在居然有人试图用所谓的“转胎丸”让肚子里的胎儿“女翻男”,而且还是90后,真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了这么多年,“重男轻女”思想却还是扎根在人们心中。

“转胎丸”究竟是什么

和那些所谓的“生子药”、“碱性体质”调节药不同,“转胎丸”是真正对胎儿有害的毒药。那些“药”只算是一些骗术,有的是调理身体的中药,有的干脆就是维生素,与“转胎丸”相比,它们并没有产生太多实质性伤害。

“转胎丸”实际上就是甲基睾丸素,通过大量的雄激素催化胎儿,导致女胎分化出类似男性的外生殖器官,但是体内还有完整的卵巢和子宫,导致女胎变成看起来像“男孩”的双性人。

“转胎丸”的影响

有的胎儿在雄激素的催化下分化出了类似男性的外生殖器,被成功的把女胎变成男胎了,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

有的“男”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有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乳房变大,有例假来潮,去医院检查后才会发现是双性人,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是巨大的打击。

还有案例是没有能够“女翻男”,但是大量的雄激素导致女胎外表无异常,但是长大后发现终身不能生育。“转胎丸”无法真正的改掉性别,只能导致胎儿出现身体的畸形,影响孩子一辈子。

“重男轻女”思想仍在年轻人心中

虽然已是2020年了,但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在大部分的心中。有的男生读了大学,但还是认为要生个儿子继承“香火”,有的女孩子哪怕读完了研究生,却认为没有生出来男孩就是自己“不中用”。

在宣传男女平等的今天,还有很多年轻人以生男孩为荣,想尽办法查性别,堕女胎,让人听了都觉得悲哀。

“养儿”不一定“防老”

中国自古信奉养儿防老,但是时代发展的今天,儿子、女儿是承担同样的责任的,女儿不会因为嫁人而不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很有趣的是,在医院陪床的大部分是女儿,鲜少有儿子亲自陪床的,把女儿比喻成为“小棉袄”,不无道理。

在很多调节类的节目中,经常能看到被溺爱的儿子将年迈的父母赶出门,最后还是由女儿赡养父母晚年。

由此可见,“养儿防老”的前提是教育,而不是孩子的性别,一味追求男孩,最后只能吞下自己种的苦果。

“转胎丸”转不了胎儿的性别,却转出来了人性的黑暗面,如果不是那篇文章,我真的不敢相信,现在的年轻人居然还有这么深的“重男轻女”偏见。

那些用了“转胎丸”的人,不仅没能真正的扭转胎儿性别,还导致孩子一辈子生活在阴影中,毁掉了她们一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