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的爱你》:可怜又可恨的背后,藏着无数女人无法言说的痛
最近刘涛主演的电视剧《我是真的爱你》冲上了热搜。
剧中涛姐风采依旧,无论是演技、气场还是穿搭,都依然可圈可点。
不过很多人却被另外一个“可恨”的女人,莫名戳中了软肋。
和涛姐搭对手戏的女二陈娇蕊,性格和为人都不讨喜,让人无论如何都爱不起来。
但陈娇蕊坐月子时的种种情境,却引起了妈妈们的普遍共鸣。
一些网友大呼情节太过真实,也有一些网友感慨说,没生过孩子的人,真的很难懂什么叫“月子之仇,不共戴天。”
的确如此。
生活不是偶像剧,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设。
特别是一个妈妈。

陈娇蕊之于刘涛饰演的女主,大概最多的时刻,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憋屈。
她在职场中拼尽全力,把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
虽然说和涛姐一比,哪哪都差上那么一截,但单独拉出来看,陈娇蕊依然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女性。
在职场上,她依靠自己的努力,拥有了一席之地。
在婚姻中,她和儿童医生老公般配恩爱,令人羡慕。
可陈娇蕊也同大多数职场女性一样,从怀孕开始,命运的轨迹开始悄悄转变了。
就像某东知名女副总怀孕四个月时,曾在一次饭局上向BOSS坦言不会耽误工作,可是BOSS却淡淡地说:
你要注意休息,你休息了,也给兄弟们一点机会,不要觉得公司离开你就不行了……
这位女副总,是在2月份的时候和BOSS有了以上对话,可在6月份的时候就自动离职了。
生活中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相比之下,陈娇蕊还算幸运。

最初她一直隐孕,生怕自己多年职场打拼的成就付之一炬。
但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真相还是被自己的竞争对手涛姐发现了。
好在涛姐不仅人美能力强,就连三观也很正。
涛姐自己是丁克,却抱着在职场中,只有女性更了解女性的难处、也只有女性才能更好地帮助女性的信念,主动替陈娇蕊出差。
甚至放弃到手的项目,让陈娇蕊胜出。
可陈娇蕊并没有放松休息,依然拼命工作。
结果老公莫铭不满之下,把真相告诉了陈娇蕊的上司,如愿让陈娇蕊提前“回家休假”。
陈娇蕊还一直误会是涛姐“出卖”了自己。
这倒也没什么,一来是误会总有说清楚的时候,二来陈娇蕊的“小人之心”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也算是顺顺利利地出生了。
可是,产后面对“精致利己主义”的老妈,“全心为孙女”的婆婆和“追求完美又爱和稀泥”的丈夫,还有很多无形的压力,让陈娇蕊的世界崩盘了。

陈娇蕊小气自私极端利己,的确不讨喜。
相比之下,很多人都觉得他的老公,其实已经算是很好了。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陈娇蕊一开始怀孕,她老公就打心眼儿里希望她能注意休息,专心待产。
陈娇蕊怀孕后的职场焦虑和压力,莫铭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懂,只是他有自己的想法。
一次次暗戳戳地积攒着自己的不满,甚至把“已怀孕”的情况,越过老婆直接曝光,导致陈娇蕊手里的项目被移交他人,被迫回家“待产”。
而在达成目的之后,给予老婆的关心却又明显不够。
娇蕊生产后,回到家里,床是冰冰凉的,只能可怜兮兮地裹着大衣坐在椅子上。
婆婆眼里只有小孙女,娇蕊没有奶水,她就弄油腻的偏方——猪油豆浆给她喝。
还时不时地道德绑架一下,说什么不积极配合下奶、没有奶水就是不爱孩子之类的话。
月子中的陈娇蕊,每天面对的,都是不见硝烟战争和没完没了的煎熬。
她也曾对老公莫铭有过依赖和期待。
可提前一个月预定好的月嫂,被婆婆无故赶走了,莫铭也没有任何挽救和弥补的措施,还依然对婆婆依然言听计从。
说好两个人一人带一天女儿,可女儿半夜哭闹,莫铭踹都踹不醒,无奈之下,陈娇蕊只得自己起来,安静而又绝望地哄着孩子。
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没有人关心理解,陈娇蕊病倒了。
于是莫铭上班时带了孩子一天,可只这一天,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绝世好老公、好爸爸。
微妙的家庭气氛,和越来越不对劲的老婆,莫铭不是感知不到,只是没有重视。
甚至为了逃避压力和矛盾,他还谎称加班去踢球……
莫铭并不是一个多坏的男人,但他在老婆整个月子的表现,确实十分糟糕。
陈娇蕊也不是一个多好的女人,但她所经历的怀孕、生女、产后抑郁、离婚、回归职场、努力带娃、平衡事业……
却是很多女性朋友都经历过的艰难。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门的讨论:
为什么很多女性不愿意结婚了?
有一个高赞答案是这样说的:
无论职场打拼,还是结婚生子,女性需要面对的压力都太多了。
就算她们愿意牺牲职场发展和个人空间,可拼得半条命生下来的孩子,最后似乎也只是她一个人的责任。
在漫长的岁月里,她们就像蜡烛一样,一直在燃烧自己,努力地用微薄的光亮,去照亮每个人。
这一切,好像都顺理成章、理所当然,却很少有人真正看到妈妈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其实从整个孕期到产后的妈妈,都比孩子本身更需要被照顾、被重视、被关注。
千万别等到悲剧发生,再来遗憾后悔。

据统计,60%的新生儿母亲,在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情低落、易怒易躁、不吃不喝的情况,这种属于产后综合症。
其中有10%-15%的产妇病情是严重的,就是产后抑郁症。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常常会被我们忽视。
虽然产后抑郁症有生理因素,但产妇的心理问题,并非都是产后才出现的。
只不过一些女性平时得不到满足的心理需求,在产后最脆弱的时候,更容易爆发出来。
有些妈妈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慢慢康复。
也有一些妈妈,在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或者多重压力和因素下,会造成极端的后果。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患抑郁症的妈妈当中,每40个人当中,就会有1个人曾有过想自杀倾向。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觉察,或者引起足够的重视,给予她们更多关怀,其实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产后抑郁也是能够康复的。
对于初为人母的妈妈来说,身份角色的转变,心理生理的变化,情绪感受也被放大。
内心的焦灼和无所适从,往往会像一座大山,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
正如《生门》的导演陈为军曾经所说:
都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其实不是,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
产后的妈妈,最需要得到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而不是她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就会被指责为不懂事、矫情、作。
这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母爱的确很伟大,从古至今,为了孩子牺牲奉献付出一切的母亲,非常多。
但从来如此,就是要一直推崇下去的吗?
一个家庭的幸福,绝对不能仅仅依靠妈妈一个人的牺牲和奉献来维系。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再用“道德”去绑架一个妈妈。
妈妈真的不是超人,她们也会慌乱,也会脆弱,也会担心,也会焦虑,也会自责……
我们一起努力,让妈妈不再孤军作战。
每个妈妈的背后,都应该有最爱的人和整个家庭的支撑,都应该有一个专业团队进行科学护理和指导。
妈妈无忧虑,家庭才会更幸福,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本文作者:洛子画,烹字为肴,暖心暖胃,成长治愈。好的文,暖的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