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孕期到娃出生再到娃上学所经历的一些过程

文 / 小思育儿
2021-09-26 18:09

想必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父母和家人是最期待这个小家伙出生后会是什么样子?

在孕期,妈妈是特别辛苦和劳累的,特别是多胎的孕妈妈更不用说。经历过整个孕期过程,到了临盆的那一刻,想想就要卸货了就无比的轻松和激动,小家伙终于要和我们见面了,想想就激动开心,但是那一刻的痛楚相信是所有女人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永恒。女人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升级到了“妈妈”这个角色。后面的路还很长责任也很重大,所以这才是开始的第一步。

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这个小生命就被温柔以待。第一次的见面,第一次的啼哭,第一次通过味道知道了“这是妈妈”,第一次笑,第一次闹,第一次看见爸爸妈妈的面孔……

新手爸爸妈妈估计很难搞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所以这个就需要爸爸妈妈去学习的地方,怎么泡奶粉?怎么换尿布?小家伙哭闹是什么原因?前三个月的婴儿是最难带的,当然不是每一个婴儿都是这么难带,也有好带的天使宝宝。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也在成长,努力成为一名更合格、更优秀、更负责人、的爸爸妈妈。

刚出生的婴儿像个“睡虫”只要吃饱了就会睡觉,一般三个小时左右就会吃一次奶,这是他成长的第一步,先吃饱睡好,才能为后面的成长做铺垫。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教宝宝一些技能了,听说三个月的宝宝能抬头了,一般可以带宝宝训练一下,时间不要长,这样慢慢他自己就会了,到了六七个月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宝宝可以坐了。这就是“七坐八爬九出牙”,“七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九个月就会出牙齿”这都是宝宝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带着宝宝适当的练习,并且做得好的时候可以夸夸宝宝或者鼓励宝宝,这样他会很开心也会更加努力。

不过不是每个宝宝都是一样!毕竟每个宝宝的身体有差异,不能一同概论。差不多快到一周岁的时候就可以学习走路了,这个呢,看宝宝自己,因为刚才也说了,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不同,所属的情况就不一样。有的孩子学走路早,有的孩子学走路晚,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那么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可以教孩子学习自己吃饭,这样对他以后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到了孩子两岁的时候可以教他一些规则,比如,安全性的东西,带电的有插头的地方不要去触碰,容易引起触电,还有尖锐的东西,比如,剪刀,水果刀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千万不能玩,很危险,再有就是开水也不能碰,看到冒热气的东西就要远离,不然容易烫伤,厨房间最好不要让孩子进去,要告诉孩子远离有火的地方,这个同样也是危险的东西。

出去玩的时候也要注意人身安全!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要遵守交通规则……玩的时候不爬高的危险的东西。

到了两岁半左右就可以用玩游戏的方式来教他遵守规则。这样到了幼儿园也能听懂老师的指令病遵守规则。

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分离焦虑症就比较让家长头疼了,这个呢,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父母同样也是,经历了就会慢慢成长起来,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处事能力,社交能力,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是不习惯的,因为在家待习惯了,突然一下就要跟爸爸妈妈分开大半天的时间,肯定是会有点情绪的。一般都是哭闹,早上不愿意去学校,闹情绪,这个时候父母就要耐心劝导,好好配合老师,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走。每次早上都是煎熬的,难受的,但是我们要将这个化为开心地,快乐地!父母的引导很重要,也不要跟着孩子一起情绪化,这样反而起不到作用。

需要耐心+决心+狠心+恒心才能度过这个阶段,有的孩子适应会很快,可能是适应能力强,也有可能是找到了好朋友,有自己的玩伴,还有就是对学校有所期待。父母只需要跟孩子说:“在学校开开心心玩,好好上课,然后妈妈下午就接你快快乐乐地回来了。”个人这么认为。给孩子吃个定心丸,踏实,到了接孩子的时候你来了做到了,就会相信你,下次他就知道了!到了放学时间妈妈一定会来接我快快乐乐回家。这样孩子的心情也会好很多,慢慢地长此以往也就习惯了,自然而然就不会哭闹闹情绪了。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些很多他们所不知道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父母的陪伴,他们会成长地更健康更快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