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前一天还在上班,孕期写作带班两不误,我做对了什么
熟悉我的小伙伴会知道,我在上个月喜提二胎,自从怀孕、生娃之后,很多小伙伴私聊就开始从写作转移到偷窥我的私生活:
你是怎样在全职工作、带娃、带班的情况下,坚持写稿,还能顺便生了个娃?
确实,我怀孕之后,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生活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生的当天我还在上班,本想着第二天就能够休产假了,奈何娃当天晚上就着急发动,一天的产假都没有浪费。
生娃之后,我月子里就自然瘦回了生前体重,宝宝也是天使宝宝,基本上吃完就睡,不用太花精力去照顾。
出了月子之后,我就开始各种浪浪浪,一个人去咖啡馆写稿、发呆,陪着大宝去图书馆,和老公一起逛逛宜家……
有个学员调侃,现在很多人怀孕生孩子没抑郁,也脱了一层皮,你生个娃就像去逛了一趟商场。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我到底做对了什么?
1
不让自己沉浸在付出感里
我在怀孕的过程中该工作工作,该带娃带娃,孕期时提高班是期期爆满,书评班也是照常进行,除了反应最大的那个月,其余的每个月我都坚持发稿两篇。
小伙伴们惊叹,即便不怀孕,也做不到如此的时间管理;
还有小伙伴略带心疼劝我,孕期就不要那么拼,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在做完这些事情之余,还有很多休息时间,也没觉得自己多累,反而多了一种充实的感觉。
正是这样的状态,让我觉得这个孕期过的异常快,而且也没什么痛苦体验,甚至没有想过要因为自己怀孕,去道德绑架老公,要求他必须怎么样体谅我才行。
老公会主动在下班后带大宝出去玩,多让我休息,也会在我孕晚期不方便的时候帮我剪指甲、擦身体等等,这些都是他主动去做的,而非我强制要求的。
很多人会在怀孕或者生孩子的时候,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
我为了这个家十月怀胎、生儿育女,承受了孕吐、器官移位、腰酸背痛、骨开十指,而你却完全不用承受这些,凭什么!
一旦有了这种想法,我们在生育过程中的所有痛苦都会加倍,因为你会不自觉地强化自己的痛苦,进而名正言顺地声讨自己的老公。
这种状态下会各种挑老公的刺,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你越付出越抱怨,越抱怨越得不到,越得不到越抱怨,生活自然是一团糟。
如果转换一种思维方式,生育这个问题是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你愿意参与一个新生命的成长,愿意用自己的一段辛苦去换一个和宝宝同行一段美好时光机会,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
其实,能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减少 “付出感”。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付出才有收获,这里强调的是“付出”,很多美好都要付出才能收获,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
但是很多人就会把“付出”和“付出感”搞混淆:
付出是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心能够自主识别对方的需求,心甘情愿地为对方付出,而且也能够体验到付出的喜悦感,并且不会让自己太累。
而“付出感”是亲密关系中的病态感觉,付出感比较强的一方通常会不自觉地夸大自己的付出,觉得自己自己的付出和回报的爱不对等,进而产生委屈或者愤怒的感觉。
付出感特别强的人,幸福感往往都不会太强。
他们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为别人而做的,如果没有得到回报,就会产生牺牲感,甚至对相关人提出过分要求以补偿自己。
如果换个角度,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心甘情愿做的,那么事情就简单多了。
2
不要让坏情绪影响你太久
现在媒体关于女性抑郁以及受情绪影响的负面新闻特别多,女性在生育期间自杀的新闻也是时有发生。
在我看来,不管是育儿、婚姻关系还是婆媳矛盾,其实问题处理起来都很简单,那就是:抛开情绪,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让我们累的,往往是各种人际关系带来的情绪问题。
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把精力用于解决问题,而非情绪消耗上,这样日子就会顺畅很多。
之前有的小伙伴问过我,这么忙的情况下,要和老公独立带娃,为什么不让公婆帮忙?
生大宝的时候,因为房贷以及各方面的原因,我出了月子没几天就上班了。
婆婆最开始是在我们工作的城市帮忙带娃,因为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了,她隔段时间就会想老家,大宝也就这样在我们工作的城市和老家之间辗转。
那段时间我不是没有心酸和无奈,但想要平衡老人和孩子,只能如此。
当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和老公明确要和孩子在一起,所以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独自带娃的生活。
两个人有全职工作,还要带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大家可以想象会出现多少问题。
那时候孩子三点多就放学了,而我们五点才下班,三岁多的大宝就在公司门卫等着我们下班,我和老公就每隔20分钟轮流去陪会她。
我们想的都是怎么解决问题,出现一个情况就一起商量对策,而不是陷在情绪里彼此抱怨。
很多人说月子里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由于激素的影响,我们确实很容易情绪崩溃。
我这次在月子期间也不是完全没有遇到问题,虽然有老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年轻人和老人的育儿观总有不同的时候。
我知道激素的极速下降是情绪崩溃的诱因,所以出现问题时,一般我会先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冷静,然后再去和婆婆沟通。
如果我沟通后还是解决不了,那就老公去沟通解决,是在不行我们还有保底方案,如果老公也解决不了,我还可以当全职妈妈,这可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总结下我和老公解决问题的模式:
我们遇到的每个难题都有两套方案,如果这件事情按照我们预期发展了,应该怎么做,如果没有按照我们预期发展,有什么其他应急办法。
因为这个模式的存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情绪干扰。
比方说我很多次开车刮擦,老公都是乐呵呵地去补漆,甚至有一次我自己都不理解怎么傻愣愣地撞到路灯杆上,老公还开着玩笑帮我解围。
比如老公去年手受伤刚刚恢复,非要去骑电瓶车溜娃,又意外摔伤了锁骨,我从头到尾没有抱怨他一句,耐心地陪他做各种检查、手术。
所以,别让生活的烦恼缠绕太久,别让坏情绪影响你太久。
人生是条河,有时只能自渡,懂得摆脱情绪,才能把任何日子都过成诗。
3
让爸爸参与到育儿
因为我生产时间比预产期提前太多,预约的vip房间无法使用,只能临时住在普通病房。
当时疫情比较严重,普通病房只能有一个陪护,所以在医院的四天,全程都是老公一个人照顾我和宝宝。
期间我需要辗转各个科室做检查,宝宝需要频繁换纸尿裤,还要顾全我的饮食与护理,老公一个人有条不紊全都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出院后,他也没有因为有了婆婆照顾就当甩手掌柜,只要他在家,就会时不时给我倒杯水,各种我想不到的事情,他都提前处理了。
陪我几天后,老公开始恢复上班,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带宝宝,所以从他下班之后,除了母乳,其他所有妈妈的功能都齐全,而且做得比我还好,宝宝的所有事情我完全不用操心。
晚上的时候,他也会和我一起带宝宝,没有因为宝宝吵闹就躲到另一个房间。
从宝宝出生到现在,每天都是爸爸给她洗澡、拍嗝,宝宝的各种护理他都做得有模有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我到现在面对那个小胳膊小腿的肉团都无从下手,一次都没有给宝宝洗过澡。
总之,只要他在家,事无巨细,他样样做得都很好,反正我生活无能,就可以完全放松休息。
生孩子因为是生理原因必须女人来做,但是育儿就不一样了。
育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爸爸的参与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妈妈觉得带娃是自己分内的事,为了不打扰爸爸工作和休息,在宝宝出生后就让爸爸去另外一个房间。
这其实是自己主动把老公从育儿这件事中踢了出去,进而导致“丧偶式”育儿。
所以,想要自己轻松、想要宝宝健康成长、想要爸爸承担起责任,妈妈们首先就要把自己从“万能妈妈”的身份中抽离出来。
爸爸照顾孩子时,妈妈们一定要信任他,不要唠叨和指责他。
比如我老公在第一次给大宝换纸尿裤时,动作是稍微有点大的,婆婆在旁边说:“你这样会弄伤宝宝,还是我来吧!”
我当时就明确说了:“第一次弄成这样已经非常好了,孩子没这么脆弱。”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在怀二胎的时候,爸爸才能无巨细地照顾大宝和二宝,让我多休息。
当我们不放心爸爸或者指责他们时,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觉得带孩子很难,干脆什么都不干了,少干少错嘛!
只有妈妈能够从内心信任爸爸,哪怕他们开始做的并不好,你的信任也能让他们慢慢成长,进而对孩子多了一份责任感。
妈妈们也要记得,当爸爸做得很好时,记得时不时给他一点奖励哦!
好啦,今天就叨叨这么多,另外感谢很多小伙伴对二宝的祝福,从此一屋四人,开启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