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胎Rh阴性血型不合的孕期监测与处理
RH血型抗原共有5种,即D、C、c、E和e。由于D抗原是最早被发现的,且抗原性最强,故临床上将D抗原阳性者称为Rh阳性,无D抗原者称为Rh阴性。母胎Rh血型不合所致胎儿溶血是由于Rh阴性母体产生了针对Rh阳性胎儿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起胎儿红细胞破坏,从而发生进行性溶血,可引起胎儿贫血、心力衰竭、水肿,甚至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等严重后果。
首次产检时即行孕妇血型监测,如为Rh阴性,建议行胎儿父亲血型检测,如为Rh阴性则孕期无需特殊处理。如为Rh阳性,应行间接Coomb’S试验,筛查有无抗D抗体。如果抗体阳性,则孕妇已经致敏;如果为阴性,则未致敏。初次致敏病情通常较轻,而再次致敏者每次妊娠均加重。
初次致敏者,20孕周后只要滴度在临界值1:(8~32)以下,就可隔2-4周重复测定抗体滴度。而对再次致敏者,本次妊娠胎儿的受累程度较前次妊娠有加重的趋势,更可能需要宫内干预。且再次致敏的孕妇的抗体滴度不足以评估病情程度及胎儿溶血风险,故孕期不建议检查抗体滴度。
Rh(D)同种免疫一旦发生,使用抗D免疫球蛋白无效。故Rh阴性孕妇一旦妊娠Rh阳性胎儿,如存在发生母胎输血的风险,即可应用抗D免疫球蛋白。非致敏Rh阴性孕妇分娩后72h内注射合适剂量的抗D免疫球蛋白,减少了约90%的Rh(D)同种免疫及随后发生的Rh相关的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等问题。28~29孕周预防性应用Rh免疫球蛋白,可将孕晚期Rh(D)同种免疫发生率从2%降至0.1%,将随后发生的Rh相关胎儿和新生儿问题阻断率从95%升高至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