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速来围观,“抗抑”其实需从孕期开始

文 / 正非育儿
2021-12-12 15:32

近日奚梦瑶一条自曝产后抑郁的长文,引起很多妈妈的共鸣,大家纷纷在微博评论里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产后抑郁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国内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可达3.8%~16.7%[1]。至于原因,人们大多会归结为产后的激素变化,其实它的风险从孕早期就开始蓄积,孕期错误的养胎姿势会让你走向抑郁之路。

孕早活动强度为产后抑郁奠定基础

运动有助身心愉悦这点很多人都很清楚,但由于身体的特殊性,多数孕妈从孕早期开始就处于“休养生息”的静养状态。可就是这种状态,会让抑郁在产后找上门。研究显示,相对于低体力活动量组,孕早期中等体力活动量组,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有降低的趋势[2]。

其实道理很简单,和运动带给人情绪、心理的好处是一样的。体力活动也可以改变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来提高情绪,减少反省时间,促进自我效能,进而降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3]。

但需要注意的是,体力活动并非越高越好,研究中高体力活动量组的产后抑郁风险反而有增加的趋势[2]。这可能是由于孕妇过重的劳动会给其造成压力与紧张感,影响心理健康状况[3]。

孕期增重克数关系产后抑郁风险

怀孕期间,孕妈都格外注重营养,因此“养胎肥”成为众多孕妈的常态,但这不仅会增加孕期合并症的出现,同样会使产后抑郁的风险增高。

研究显示:孕期增重≥20kg后,随着增重的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也增高。一方面原因是体重超标不利于孕妈的内分泌平衡;另一方面原因是随着孕期体重增加越多,巨大儿的发生率越高,手术生产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这些应激事件会使产妇发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如紧张、担心、焦虑、恐惧,而这些心理却不利于甚至会加重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诱发产后抑郁;而且孕期增重过多,还会导致产妇产后肥胖,体型恢复困难,会加重心理负担,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1]。

此外,孕期增重过少(≤10kg)也会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可能是由于增重过少使早产发生率增加,产妇过分担心婴儿的生长发育,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最终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1]。而孕期增重在15~20kg才是规避产后抑郁发病的最好状态。

生产方式潜藏不同抑郁风险

对于分娩方式而言,很多人都知道顺产的宝宝更健康,其实不只如此,顺产也会为妈妈带来诸多好处。研究显示:相比自然分娩,剖宫产更易发生产后抑郁。

在孕期,妈妈和胎儿会产生许多生理变化来适应自然分娩,全身各系统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为分娩作好了准备,所以自然分娩过程及顺产后的身体和情感体验是正常女性生理、心理应激能力所能承受的[4]。但剖宫产却会给产妇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无论是自愿选择剖宫产,还是由于自身或胎儿的状况不允许,不得不剖宫产,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及术后出现的行动不便、喂奶困难、无法正常饮食等一系列问题,都会让产妇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出现产后抑郁风险高于顺产妇。而被迫剖宫产的产妇,由于自身或胎儿的健康状况更差,其抑郁风险会高于自愿手术的产妇。

此外,孕期增重过大不仅会增加孕妈的剖宫产率,还容易使孕妇出现多种合并症,增加手术的难度。研究显示:剖宫产时接受全麻的女性患产后抑郁的几率比局麻产妇高54%。可能与她们术前的健康状况更差,且产后疼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有关。

所以,想要避开产后抑郁,各位准妈妈应尽早行动起来,从孕早期就开始注意规避以上风险因素,才能在抗抑之战中赢得先机。

参考文献:

[1] 张俊芳.孕期营养状况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99-100.

[2] 淦月薪, 张军, 陈丹. 孕早期体力活动对产后抑郁症状的影响[J].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9, 7(01):30-36.

[3] 岳和欣,冯雅慧,吴散散.et. 孕期妇女体力活动变化对抑郁影响的队列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6):834-838

[4] 林兰, 杨文庆.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抑郁发病状况比较(附95例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 2008, 030(003):25-2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