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在美国陪产生孩子是什么体验?
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
新的一年开头,美国疫情又再次泛滥,回想去年此时,我们准备着宝宝的降生,内心感慨无限。
去医院前的担忧
第一次知道我们有宝宝的时候,其实心里也有一丝紧张,因为确定宝宝肯定会在疫情期间出生,那无可避免的还会担心疫情的影响,毕竟孕妇是高危人群。而当我得知宝宝的预产期是在2021年1月份的时候,就预感可能生孩子会比较麻烦,因为冬天的疫情可能是最严重的。
美国新冠日确诊病例数,最中间蓝色峰值段,就是我家宝宝出生时间
事实也是如此,等到在2020年下半年秋冬季节感恩节圣诞节过完之后,美国的病例就开始一路飙升,一如刚刚过去的2021感恩节、圣诞节。那个时候我每天关注疫情的新增数据,看到全美每天新增确诊几十万,下巴都快惊掉。而我们所在的县,100万来人口每天也新增两三千,看到这样的数据说内心不忐忑是假的,但我们也只能尽量去做好更多的防护措施。当时的一个好消息是美国批了辉瑞疫苗的紧急授权,一些医护人员开始打疫苗了,所以我每天都祈祷医生们能尽快打上疫苗。
离预产期越来越近时,看到日增那么多数据,有点放心不下,担心医院医护人员不足或者产房不足,提前打电话问了一下医院。医院那头听说了我的担心,告诉我他们还有很多很多空房,绝对不会出现满房现象,而普通孕妇和新冠阳性孕妇也不会在同一个区域。这两点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个医院被誉为宝宝工厂
早在预产期前几个月,产科医生就给了我们很多册子阅读和学习,包括了解医院疫情期间特殊的防疫政策,医院的住院、生产、恢复、出院流程,生孩子的相关课程等等。根据这些信息,只有我一个大人能陪同宝妈,不过家里要是有其他孩子,是可以一起陪同的。疫情前本来可以上医院参观实际生产流程和环境的,疫情原因取消了,但是医院提供了完整的视频可以提前了解医院的环境,消除很多新父母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感。另外,我也提前把妈妈的住院需求信息注册了,去医院的时候在前台Check in(登记)就可以直接入住产房了。
等到快要生产的时候,我们的小宝宝并没有提前发动,直到预产期那一天他也还安静的呆在妈妈肚子里不想出来。按照之前产科医生给我们订的方案,宝宝预产期前一天还没动静的话,当晚就直接去住院准备催产。因为有这样的可能性和计划,根据医院要求,产科医生让妈妈提前几天做了PCR的新冠测试,阴性,所以会被安排到普通清洁区域。与之相对应的,其实还有另外一片区域应该是专门为那些因为感染了新冠的孕妇准备的。
当时,得知我不用测新冠时挺意外的,但想想好像也合理,毕竟我整天和宝妈在一起,测一人就够了。
出发去医院出发去医院的晚上,按照产科医生建议,我们好好吃了顿饭,冲了个澡。根据朋友的建议和医院提供的清单,待产包和行李箱我们提前好几个星期前就备好了,口罩、消毒纸巾也准备了很多。考虑到宝妈可能不习惯医院提供的餐食,我们还备了炖锅、热水壶、红枣、小米、生姜等。考虑到冬天可能冷,我们还带了一床毯子。事后证明厨具带的非常好,毯子完全没用上。
到达医院停车场后,背着包推着行李箱,有点出门度假的感觉。进门在医院入口处有人测体温,做一个相对简单的初步登记,这是第1道门。进了医院以后,按照指示再进入待产区的时候,在前台登记入住,我们带上有标识的手带(与出生后的宝宝绑定),然后由专人护士开门带入一片相对隔离的区域,最后到达自己的独立产房。当然,疫情期间,所有人员都是戴着口罩,不过没看到戴护目镜的。
看起来有点像出门旅游
护士带我们到达产房后让我们先适应下环境,就暂时离开了。我们打量了下产房,如果不是有很多医疗设备和仪器,这个房间看起来跟酒店房间没有太大区别——床、沙发床、桌子、洗手间、电视、衣帽间等一应俱全。因为我们又提了一个大的行李箱,看起来真有点像在外出度假的感觉,跟老婆开玩笑说,“这是不是在度假呀,住三天酒店,带一个宝宝回去。”
放下行李后立马拿出我们自己带的消毒纸巾,把我们可能接触的地方擦了个遍。但实际上随着生产的进行,我们和护士、医生的接触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都无法避免更多的接触,加上新生的宝宝也不可能戴口罩,所以到后来消毒就不了了之,戴口罩也更多的变成了一个心理安慰。当然了,这个时候只能选择无条件的相信这些医护人员都是健康的,这也是一种信任吧。
实际入住的医院产房
我们的接生医生平时在自己的诊所上班,到接生时间了或者需要他时他才会来医院。护士小妹妹都是轮班,我们晚上到的,来了没多久就换上了夜班护士。护士小妹妹对宝妈的照护非常体贴。据我老婆回忆,麻醉医生打无痛时,护士小妹妹是抱着她的,让她感觉很温暖。这种关心带来的温暖,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我们对疫情的担忧。
晚上等待生产的时间很漫长,我时不时出门上食物间给宝妈拿吃的、喝的,顺带看了下产房外的环境——走廊没人,其他产房也是非常安静,应该人不多,比较安全。
宝宝降生
第二天早晨,还没催产,羊水破了,宝宝自己要出来了。不过产科医生也很敬业,还是按原计划早晨6点就来医院了。接下来,医生指导一番后就离开了,让护士和我一同给宝妈打气等待孩子出生。然后,就是漫长的生产过程。
这边的医生都很鼓励爸爸们陪同生产,而爸爸也是妈妈最重要的生产Coach(伙伴),所以我参与了全过程,辅助护士帮宝妈生产,中间也加油打气。
我们家的宝宝由于头大,而妈妈个子较小,虽然提前学习了生产的课程,但实际生的真不容易,我一度都以为要剖腹产了。中间到中午时,医生来看了下情况,发现进展缓慢,感觉生的时间太长了,宝妈和护士都很疲惫了,赶紧让护士换班饭休息去,接下来他需要亲自上阵。
产科医生还是更专业,亲自上马后指导的也更明确,啥时用力、哪里用力都非常明确;而且说话嗓门也大,加油鼓劲中气十足,最重要的是,在宝妈和我都快精疲力尽时非常确定且肯定的告诉宝妈她一定能顺产,不用剖腹。信心真是比黄金还重要,也就是在医生来的这半个小时,宝宝一点点出来,直到最后被医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出来。
我亲自参与目睹全程,看到宝宝出来的那一刻非常激动,随之是震惊,然后被娃哇哇的一哭惊醒——这就是那个在妈妈肚子里每天乱踢的小生命啊!我今天竟然亲眼看到他了!
不过,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就几秒,护士就从医生手上接过宝宝“丢”在了妈妈身上——Skin to Skin(肌肤接触)——小家伙立马自己找到乳房开始吃奶。
Skin to Skin 在美国备受推崇,因为能增进母子感情,有助于帮妈妈泌乳,也能安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宝宝。我和宝妈事后都觉得很神奇,没想到刚出生几秒的小家伙就会吃奶,让这个新手妈妈既意外又感动。接下来,几分钟后医生就问我要不要剪脐带。虽然我之前就有心理准备,但是当我看到现场xxx景象和鲜活的小生命以及虚弱的宝妈,还是不敢下手。医生和护士鼓励我,告诉我宝妈和宝宝都不会觉得疼的,然后宝妈也鼓励我参与这么一个神圣的仪式。于是,鼓起勇气咔嚓一下,宝宝与妈妈分离,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
剪的时候是啥感觉?说实在的,如果经常做饭,就是剪刀剪肉肉的感觉。重在过程。
这些事做完后,护士才开始擦拭宝宝,给宝宝量各种数据和打分评估。经历了刚才紧张激动的时刻,这时我才想起来可以拍照纪念下。医生帮宝妈处理好伤口后,产房的护士和医生就离开了,告诉我们过会会有人来帮忙转移到产后恢复病房,接下来让我们自己享受下陪伴宝宝的独处时光。作为新手父母,其实内心是很忐忑的,没有任何养娃的经验,连抱都不敢抱宝宝,生怕弄折了,于是在护士离开前赶紧请教如何抱娃。
产后恢复
因为是顺产,转移到产后恢复病房后我们在医院还住两晚;如果剖腹产,那就得多住一晚。产后恢复病房比产房略小,但也是独立的一间,房间配置和格局与产房基本是一样的。
产后恢复家庭室(图片来源:医院指南),与我们实际入住的一致
我们的朋友事前告诉我们如果想好好休息,第一晚可以让护士站的护士照看宝宝。我们害怕宝宝哭闹影响疲惫的妈妈休息,就果断把宝宝送护士站了。但是,因为准备母乳喂养,护士站每次只帮忙看2小时就把宝宝推回来,告诉我们你们的宝宝饿了,要吃奶啦——想让她们多看一分钟都不行。不过吃完奶可以马上再送过去。
生完小孩时,医生开玩笑说宝妈可以放开吃了(孕期壬糖吃的一直很克制)。可是,现在疫情期间不可以外出买吃的。我们看了下医院的餐食还算丰富,但老婆还是想喝粥,于是我们自己带的厨具就派上用场了,生姜红糖水、小米粥都能熬上。医院赠送的那份,主要由我代劳了。
虽然事前有看育儿书,但实操起来新手爸妈不懂的太多,在医院的时间有限,所以不懂的我们都是抓紧问护士。好在护士态度都很好,不厌其烦的教我们。作为爸爸,我问的最多的是关于打包巾,但学了十多次,硬是没学会——太难了。宝妈最关心的是如何哺乳,好在医院有泌乳顾问可以指导,但泌乳顾问太忙了,好难约——但帮助也很大。泌乳顾问帮我们发现了宝宝舌系带紧的问题。
宝宝出生后,神经没那么紧绷了,我们很享受吃饭的时光,也很享受安静的看着小宝宝睡觉的时光。而每天和医生护士的频繁接触感觉戴口罩可能都没啥意义,所以原本不准备在医院洗澡的,最后也决定还是放松心情冲澡。在医院过夜,空调温度开的高,医院提供的毯子也多,最后自己带的就没用上。
宝宝安静的睡着了
产后恢复期间各种检查,妈妈的各个指标和宝宝的各项指标一切都正常。生产完第三天,护士跟我们确认我们联系好了儿医,检查安全座椅合格,账单结算完,我们就可以离开医院了。
从医院回家那天,护士小妹妹用轮椅推着行动不便的宝妈,我用安全座椅提着宝宝一同出门。外面寒风凛冽,下着丝丝细雨,我在院外门口停好车,护士一路送我们到车上。那天宝宝白天哭了一天,我们回家时间一拖再拖,上车之后安静的睡着了,我们就这样带着这个疫情最严重期间出生的宝宝回家了。
回家前的宝宝在安全座椅里乖乖的睡着了
在医院期间太忙了,忙的没有时间去关心疫情;回来后也很忙,忙的也没有时间关心疫情。疫情期间一切都不容易,感恩一切顺利!也祝愿所有父母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产下宝宝!
正文完。
祝愿温和善良的读者朋友们,为人自律、信实,遇事平和、忍耐,人生充满爱与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