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的南北文化差异,南方媳妇碰上北方婆婆,做什么都是错

文 / 准妈妈说
2019-05-11 22:22

大家好,我是”准妈妈说“。说起坐月子,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传统,而这些传统习惯,有些甚至是相互抵触的。例如北方在坐月子的时候是不允许洗澡的,而南方由于湿热却恰恰相反,要经常洗澡才行。这不,我们的一位读者来信,讲述了她在坐月子过程中,和婆婆在各种传统习惯中相抗争的经历。

这位读者,是一位来自广东地区的朋友,嫁了一位北方套马杆的汉子。年初生下孩子后,婆婆从北方坐火车过来照看孩子和产妇。大包小包带了一大堆给娘俩用的东西,还捎带手的带来了大量来自北方传统文化中关于坐月子的各种习俗。

关于坐月子中是否要洗澡

在北方,由于天气干燥而且寒冷,所以流下了坐月子中不洗澡的习惯。为的就是防止产妇由于在冬天洗澡,容易沾染寒气导致骨缝进风,从而流下风湿病。

而在南方,特别是华南地区,这种冬至气温比夏至还要热的地方,又湿又热,一天不洗澡全身都能酸出泡来。要是连续一个月不洗澡,估计身上都能酸臭到招惹到漫天的蚊虫来。

才过了5天,这位妈妈就受不了啦,趁着婆婆出去买菜的时候,在家里偷偷的洗了一回澡。

其实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就算是北方地区,很多家庭也都装上了热水器和暖气,屋里的温度就算在冬天也能保持在20度以上。之所以在北方流下冬天坐月子不洗澡的习俗,也是因为担心天气寒冷,洗澡的话可能会着凉染病。既然现如今条件已经改善很多了,那么这一条坐月子中不能洗澡的习俗,其实完全可以改一改了。

专家建议:坐月子的过程中,产妇要保持身体卫生,要定期洗澡,可以两天一洗。洗澡的时候,要注意保暖。

关于月子服

这位婆婆,南下广州,从寒冷的北方带来了满满的母爱,也带来了一大包给儿媳的衣服,其中就有一套珊瑚绒的月子服。这套月子服,也是花了婆婆几百块大洋,摸上去软软滑滑的,穿在身上特别舒服。

可是这南国的天气,着实让人捉摸不透,刚下过大雨就开了晴天,现在气温一直都在30度以上。这位妈妈心说这毕竟是婆婆的一片心意,就穿上了。可这穿上容易脱下难,不吸汗不透气的月子服就像是个宇航服一样,把这位妈妈包了个严严实实。受不了这种闷热了,就想着脱下来,刚脱下来婆婆就让穿上,怕她染上月子病,等老了会得关节炎。

这老年人耐热程度要远高于年轻人,老人们觉得天气刚开春,乍暖还寒,可年轻妈妈受不了啊。

专家建议:大可不必如此,穿衣御寒,合适就好。

关于月子中的饮食

这位北方婆婆,每天都会给儿媳煮上七八个鸡蛋,一定要吃完才行,这可苦了南方儿媳。南方的习俗是喝汤,鲫鱼汤、猪脚汤、排骨汤,还没生孩子那回,这些也都是日常中常吃常喝的。但如今已经一个多月没喝过了,嘴里都淡出花来了。趁着刚出月子,婆婆允许下地走动的时候,自己去到厨房,做了满满一锅的姜醋猪脚。这酸爽的味道一下惊到了婆婆,问是怎么回事儿。其实姜醋猪脚是南方地区坐月子中普遍都会吃的营养餐,但来自北方的婆婆就是不习惯这个味道。为此,婆媳之间还颇费了一番口舌来讨论月子餐的事情。

专家建议:其实月子餐,只要保持营养均衡就好,什么东西也不要过量吃。过去是因为生活水平不高,鸡蛋已经是生活中能拿得出手最有营养的食物了,所以每天要吃一堆的鸡蛋,或者喝一大锅鸡汤。但如今的生活水平,什么东西都能买到,就没有必要只盯着一直鸡来薅了。

其实南北方在坐月子的文化差异,主要还是和地域气候关系很大,北方寒冷干燥,南方酷热湿润。这就造成了很多完全不同的坐月子习俗。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一辈人的坐月子习俗,有一些的确是不合时宜了。因为老一辈人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现如今的条件要比那时候好太多了,有些过时的坐月子方式,还真的要改一改了,不然真的会让小辈很难做啊!

其实不只是坐月子,南北方的文化差距体现在很多方面,各位网友,你经历过最奇葩的南北文化差异是什么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相吐槽一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