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的“无痛分娩”期望值,让麻醉医生肩负着巨大心理压力

文 / 麻醉MedicalGroup
2019-06-30 21:12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分娩镇痛。可以来说,这对于准妈妈是最好的礼物。人们逐渐从“生孩子哪有不疼”的观念中走出来,当周围的人打了无痛,然后“一点不疼”的把孩子生下来时,人们都会惊呼:还可以这样?现代医学太了不起了!

这样一项足以改变人类繁衍史的技术,被称之为分娩镇痛。分娩镇痛是专业术语,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无痛分娩”。有人说,这项技术有那么大贡献么?答案是确定的!19世纪中叶,乙醚的发现和应用成为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开端。为了减轻手术止痛,在这之前,人们只能通过棍棒击晕、勒颈及放血等方式使人失去意识后进行手术。手术病人几乎就是“九死一生”。而在这之后,科学战胜了疼痛。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科学,更加是文明的进步。因此,麻醉和无菌术、输血并列被称为现代外科学进步的三大里程碑。

当麻醉技术最初应用于产妇分娩时,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痛和不痛之间的巨大反差,让大家开始给予它厚望。虽然并未真正达到“一点不疼”,但大家仍愿意叫它“无痛分娩”。

但主观意愿不能代替客观事实,我们主观上希望每一个产妇都毫无痛觉的生下宝宝。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从技术上,麻醉医生是可以做到完全无痛的。试想一下,他们既然可以让手术病人完全无痛,不可能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产痛吧?

那么,为什么麻醉医生要有所保留呢?答案是,安全!

麻过去很简单,但如何安全、如何苏醒是个艺术。在实施分娩镇痛过程中,我们不紧要考虑到减轻疼痛,更在意的是母婴安全。在分娩镇痛技术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很多减轻疼痛的技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理论分析,目前我们认为椎管内镇痛是效果确切、对母婴影响最小的镇痛方式。因此,擅长椎管内麻醉技术的麻醉学科责无旁贷的充当起分娩镇痛主力军的角色。

在过去医疗不发达的年代,椎管内麻醉几乎就是无所不能的麻醉方式,脖子以下部位的手术都曾使用过椎管内麻醉的方式。但这种完全不痛的麻醉效果并不适合产妇分娩止痛,过强的镇痛不仅可能使第二产程延长,也有可能导致产妇失去生产的力量。因此,麻醉专家将椎管内麻醉技术改良为更适合分娩的一种镇痛方式。而这种改良上,最明显的变化是牺牲了麻醉药物的浓度。通过降低麻醉药物的浓度,力求找到不疼但仍有力气的“平衡点”。

但每个人的痛域都不同、麻醉药在体内的分布不同,因此这种“平衡点”也只能是理论上存在,是人们的一种期望。

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科学,且不说我们对很多疾病仍然是未知的,即使是已经研究很多年的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多病例出现,医生也在不断丰富着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因此,在实施分娩镇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效果不佳或失败的情况。然而,我们发现很多人是不能接受这种“失败”的结果,麻醉医生也因此肩负着巨大心理压力。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导致这种情况有哪些因素:

1.大众对不疼的望值过高,而不知道过度镇痛对孩子会有影响;

2.甚至有些产科医生、助产士等同行为了安抚产妇的不满,也会过度要求麻醉医生加强镇痛;

3.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分娩镇痛都属于自费,花了钱就得不疼的心理状态激发了产妇的不满情绪;

4.正常情况下,实施穿刺操作后麻醉医生会使用一个极少量的麻醉药测试药物是否达到作用区域以及是否有无并发症。但由于药物有一个起效时间,在剧烈疼痛的刺激下,产妇认为这个起效时间太长;

5.任何的医学操作都会有失败的可能。但似乎包括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在内的“同行”似乎对打不上麻醉都感到不可思议;

6.近些年的珍贵儿、VIP客户等高端客户更是不能大意。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对分娩镇痛为什么很少能达到完全无痛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作为医护同行,不要给麻醉医生施压;作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心情舒畅、密切配合医护不仅有助于提升痛域,同时也会赢得大家的赞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