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产妇冒险分娩生命垂危,幸好有他们
“感谢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有机会陪伴宝宝长大。”4月1日,武汉新冠肺炎危重症产妇姣姣(化名)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出院。
临行前,她专门拍摄了一个小视频,送给救治她、日夜守护她近两个月的国家支援武汉疫情防控救治专家组成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桑岭副主任医师,以及他带领的ICU团队,“他是广州来的专家,是拯救我的天使!”
新冠肺炎产妇分娩后生命垂危
今年35岁的姣姣是武汉的一名护士,1月21日,她出现发烧、咳嗽的症状,被诊断为新冠肺炎。
“孕产妇遇到新冠肺炎,本身就容易发展成危重症。”桑岭说,当时姣姣的孕期还不够,虽然医生强烈建议提前终止妊娠,以减轻对身体的负荷,但她不愿放弃,在密切监护下硬是多扛了一个星期。
1月28日,姣姣接受了剖宫产。随着一声啼哭,宝宝出生了,姣姣只能远远地看了孩子一眼,就被分开隔离了。这一分开,就是两个月。
分娩后,姣姣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呼吸窘迫、低氧等情况,医生立即给她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支持。2月11日,她被转入桑岭所在的武汉金银潭医院七楼ICU。
“当时她的情况非常危急,是典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还合并感染、多脏器功能不全等问题。”桑岭说,当时ECMO紧缺,ICU团队就坚持每天给她翻俯卧位,让她保证气道通畅。
通常情况下,危重症病人每天最长保持16个小时的俯卧位通气,然后翻正过来平躺8小时,第二天再继续。但是桑岭发现,姣姣在趴着的时候氧合才能得以维持,而一翻转回来数字就往下掉。桑岭为此查了很多文献,尝试一次连续给姣姣做了40个小时的俯卧位通气,发现效果非常好。
俯卧位通气让姣姣的气顺了,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却要增加几倍。特别是生产后,肚子占位较大,但如果肚子直接压床,会影响到俯卧位通气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桑岭和护士一起整日整夜守在病房里面,给她在肚子下面垫了几个枕头,随时随地帮她调整位置防止移位,“她是我印象当中变动体位最频繁的一个。”
为了避免发生感染,桑岭还特意去买了湿纸巾,给她抹脸抹手保持清洁。在救治上,桑岭亲自给她吸痰,还要不时地给她转一下头、舒展一下胳膊腿避免僵硬。
挨过最难关卡,终于与宝宝团聚
“我和浙大医院的郑主任虽然是带组的主任,但是我们包揽了一值、二值、三值医生的全部职责,号称‘包租婆’。”桑岭打趣道。他们对包括姣姣在内的所有危重症患者都提供了这种“特医+特护”的密切监测,在他们看来,这些危重病人必须要守、要盯。
由于病房狭小,病床间距比较窄,桑岭只能站在床头,紧紧地盯着心跳、血压、呼吸机等这些监护仪器。他说,只有这样紧盯着才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晚上,人力不够充足的时候更得守着,“不然哪里放心啊!”
与其他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不同的是,姣姣刚生产完,还面临着“涨奶”的问题,由于金银滩医院没有妇产科医生,桑岭只能打电话请会诊。
就这样,桑岭带领团队一方面坚持俯卧位通气保持呼吸通畅,一方面加强免疫功能的调节,每天不断精调治疗方案,姣姣病情逐渐见好。经过接近两个星期的艰苦作战,2月25日,桑岭终于为姣姣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
拔管之后,姣姣开口讲了两句话,第一句是“谢谢医生”,第二句是“孩子怎么样了?”站在旁边的桑岭瞬间有点想哭,“母亲太伟大了,太不容易了!”
看到姣姣如此思念孩子,桑岭联系到了姣姣的丈夫,希望能发一段宝宝的视频,以解这位母亲的思念之情。看到视频的那一瞬间,姣姣泪如雨下:“桑主任,我一定要好好活着!”在场的医护人员也被这一幕感动落泪。
挨过最难的关卡,姣姣的恢复十分顺利。3月2日,她转入普通病房,恢复了正常进食,可以自主活动。4月1日,姣姣经过多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终于等到了与家人相见的日子。
出院前,姣姣拜托护士帮她拍了一段小视频,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看到视频,已经连续在武汉工作68天的桑岭也非常感慨:“看到她现在能说能笑能跳舞,说明我们对她的救治工作彻底完成了。我们团结一致,齐心抗疫,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撰文】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李秀婷 后方联动记者 朱晓枫
【通讯员】韩文青
【作者】 李秀婷;朱晓枫
【来源】 广东健康头条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