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未来5年内,分娩镇痛普及率将提高?国家卫健委发布“行动计划”
为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巩固强化母婴安全,保障实施优化生育政策,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10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下称《提升计划》)。

《提升计划》包括5部分内容:
一是总体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为主线,聚焦服务质量提升、专科能力提升和群众满意度提升,持续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预防减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
二是行动目标。促进母婴安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到202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4.5/10万,全国婴儿死亡率下降到5.2‰,为如期实现“健康中国2030”主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便捷、温馨的高质量妇幼健康服务,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健康更有保障。
三是行动范围。针对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妇产医院,各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要全面组织实施。
四是行动内容。包括妊娠风险防范水平提升、危急重症救治水平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妇幼专科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就诊分娩满意度提升等5个方面,督促医疗机构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
五是工作要求。对细化落实行动措施、加强区域组织协调、加大支持指导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随着舒适化医疗的进一步推进,无痛分娩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关注。同时,《提升计划》中特别明确,鼓励开展药物镇痛分娩服务。

2019年3月,913家医院成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这些医院在2017年底的无痛分娩普及率是27.5%左右,经过3年努力,2020年底达到了53.2%。
目前我国平均分娩镇痛普及率大约在30%,较2018年全国平均不足10%已有较大提升。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80%至90%的比例,我国的普及率还是偏低,同时东西部差异显著,同一省份不同地区也有明显差异。
据了解,分娩镇痛推广当前仍面临一些困境,比如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员短缺、收费政策不完善等。
面对医院的“麻醉医师荒”,国家卫生健康委分娩镇痛试点专家工作组组长米卫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需要加速完善麻醉医师培养机制,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麻醉学领域,同时麻醉科医师应加强对分娩镇痛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了解掌握分娩镇痛领域的新技术,开发拓展麻醉新型药物、设备,完善麻醉管理,提高麻醉医疗服务效率。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