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SCI文献:产妇分娩方式选择【行为偏好】文献解读!
Focus
解决护士遇到科研困惑无人咨询的困境


护理科研知识社群,年费449元,有效期365天
适宜人群:在职科研护士 / 放养研究生 / 科研新人
最近社群老师们的选题问的特别多,不管是笼统的来讲,还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选题,随口说说从来都不容易。
一个好的选题,涉及到文献检索、理论分析以及统计学等等好多方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献:Loke, Alice Yuen, Davies, Louise, Li, Sau-fu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cision that women make on their mode of delivery: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15(1):274.
以这篇文献为例,看一下作者的研究设计等是如何开展的。
该文献讲的是: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的产妇对分娩方式行为偏好的研究。说简单点就是:作者研究的是产妇对于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偏好的行为因素。
也就是:产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
这就与我们社群近两天探讨脑卒中康复或运动障碍等影响因素的那个差不多,都是找影响因素。
要知道,任何一个事情的影响因素都不止一个。所以,影响因素一定是多方面的。
那么,确定好一个“研究问题”之后,如何确定其影响因素,是后续继续看展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们先来继续看一下上面的文献内容:
作者提出为什么要研究产妇关于分娩方式选择偏好问题的背景是:
①顺产一直是被认为最好的分娩方式。相关指南等建议在没有相关指征下,要严格遵循顺产分娩方式。
②但是,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率一直居高不下,“产妇请求剖宫产”是剖宫产手术居高不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③有研究指出,分娩作为女性的很重要的生活事件,产妇之所以选择剖宫产很大的原因认为“相比之下,剖宫产很安全”。
④但是,目前现有的文献成果很少有探讨这种现象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以上是作者的研究背景。
作者认为,既然问题有了,即为什么产妇很多愿意选择剖宫产,进而提出:这种行为偏好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是需要研究的。(如果明确了影响因素,那么就能够有效的去设置干预措施,进而降低非必须剖宫产率。)
那么,这个“行为偏好”应该怎么研究呢?
作者就想到了“健康信念模型”(the Health Belief Model,HBM)
以下是健康信念模型的内容:
健康信念模式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做出了阐释,它强调以个体的信念和态度来解释并预测健康行为,其涉及六种能改变行为的信念:
①感知疾病易感性(感知易感性),即个体认为不健康的行为给他带来的总体危害,以及该行为导致其未来得病可能性的主观评估;
②感知疾病严重性(感知严重性)。即个体预估不健康行为造成的疾病将给他未来的生活带来多大程度的危害(身体、心理和社会危害);
③感知行为转变的好处(感知益处),即个体对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好处的认知和评价;
④感知行为转变的障碍(感知障碍)。当感知益处大于障碍时,个体行为转变将成为可能?,否则个体将可能继续维持原有不健康行为。
⑤行为线索,即能使个体行为改变的推动力。任何与健康相关的,能够引发个体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行为的事件。内在线索包括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等,外在线索则包括全科医生的警告以及媒体报道的有关不健康行为的严重后果等。
⑥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能执行临床预防服务的信心。
根据健康信念模型,我们知道这个理论就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行为进行解释的一个理论。
通过上面的理论我们可以认为:影响产妇对于分娩方式行为偏好的影响因素应该来源于6个方面:
①感知易感性;如,产妇自己或听说很多关于顺产的负面新闻消息等,就可能越倾向于选择剖宫产。
②感知严重性;如,产妇听说顺产会产生子宫脱垂等等并发症。
③感知益处;如,产妇觉得手术会有医生护士等陪护,剖宫产分娩更安全,同时分娩疼痛更低,身材恢复快等等。
④行为线索(动力);如家人亲戚等建议,对医护的要求等等。
⑤自我效能。
其实就是上面理论的几个方面。因为该理论解释了一个行为产生的原因。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行为偏好,既然是一种行为,肯定就脱离不了上述的几点。这也是作者的出发点。
作者是具体怎么应用这个理论的呢?
作者选择了一个他人编制的问卷,该问卷就包括4个部分:一般人口学资料、对分娩方式的偏好(信息等)、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编制的一份问卷(包括上面提到的5个部分,作者没有自我效能加上。)
并且,作者在使用该问卷时,做了一下信效度。(包括内容效度等)
建议大家结合我们讲的内容去看一下这篇文献。通过这篇文献,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①研究“行为偏好”的都可以去套用一下这个理论。
②在使用某个问卷或量表的时候,可以摘取部分维度使用,不一定非要使用全部的问卷。
③文章的整体统一性很重要。比如,前言部分的研究背景--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发生率”很高,同时,这个问题的影响因素很多。所以我们才要明确这个影响因素。
大家还有好的启发和建议,可以去我们的社群评论区留言~
扫码加入
【星球社群目标】解决护士遇到科研困惑无人咨询的困境
【适宜人群】单打独斗的在职科研护士、被放养的护理研究生、独自学习的科研小白
Focus
星球团队介绍

♛ Gigi/北京大学护理学博士
✓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8 篇,中文核心 2 篇
✓ 担任多本sci及核心期刊审稿专家;
♛ Yan /复旦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
✓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 7 篇,中文核心 2 篇
♛ Lily /香港大学护理学博士
✓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8篇
✓ 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 17 篇
✓ 有任杂志社编辑经历
✓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2 篇
✓ 受邀担任SCI审稿人
✓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2 篇,中文核心 4篇
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