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最关键的24小时,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当胎儿、胎盘娩出、助产士处理完伤口,新妈妈回到病房,就开启了产后康复之路。产后康复,医生最重视的是产后24小时。因为分娩后的第一个24小时,依然有很多的危险。
产后24小时内,最常发生的危险是产后出血,有可能是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伤口出血,有可能是看不见内出血也有可能是流出到身体之外的外出血。产后出血危害非常大,轻则引起贫血,重则会导致失血性休克,更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在孕期有高血压,产后24小时内也可能发生心脏功能衰竭。一方面分娩期过度用力屏气增加心脏负担,另一方面产后子宫强烈的收缩,子宫里的血液回到血液循环中,心脏承受不了就会心衰。
所以在产后24小时内,医生、护士会非常担心新妈妈的身体状态,每两个小时都会巡视一次病房,会按压子宫了解出血的情况,会测量血压了解妈妈是否有失血过多,会测心率以防发生心脏功能的异常。
尤其是在最初的6个小时内,是重中之重。

在很久以前,曾经有个妈妈,产房分娩中非常的顺利,护士检查伤口并未发现异样。晚上回到病房休养后,患者感到非常的疲倦,就睡着了,家人也不想打扰她的睡眠,一直没有叫醒她,第二天早晨,护士查房时,护士呼之不应,发现患者已经陷入休克、意识已经不清楚了。
当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医生、护士是有责任的,医生应该定期巡查并发、检查患者。所以后来在妇产科产后患者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规定产后2小时内必须在产房中观察,回到病房后护士在产后6小时内必须每2个小时检查患者一次。这些规定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
那么在产后24小时内,新妈妈和家人要做什么呢?首先是要恢复体力。分娩的过程,尤其是顺产需要全身用力,几乎是女人一生中所做的最重的重体力工作,产后会非常饥渴,而有些妈妈在夜间发动分娩,无法睡眠,不仅饥渴还非常困。
产后回到病房,第一件事是吃。要吃饱喝足。妈妈在分娩过程中,一直屏气用力,能量消耗殆尽。由于腹痛、宫缩有些妈妈吃的很少、又大量的出汗。产后,宫缩消失了,胃口会大开,给妈妈吃一顿可口的饭菜。那么产后是不是一定要有特殊的月子餐吗?其实不一定,只要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米、面、肉蛋奶、蔬菜水果都可以吃。产后也要补充充足的水,可以喝水、牛奶、汤。
剖宫产的妈妈,术后6小时内不能吃饭,医生一般也会禁止喝水。但6小时后,可以开始吃一些半流食,比如粥、棉条、汤等等,排气以后饮食完全恢复正常。术后第一天医生一般不建议吃牛奶,会腹部胀气,尤其是乳糖不耐症的患者。

第二件事是补充睡眠。无论是白天、黑夜,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关上灯,美美的睡一觉。剖宫产时虽然妈妈不用力,但精神高度紧张,也需要通过睡眠来缓解。
第三件事:观察阴道流血的情况。
产后有出血的危险,虽然有护士会巡视病房,但不能一切都依赖医生护士,自己有任何的不舒服,都应该首先通知医生护士。尤其是头晕、出血多、心跳快等问题。虽然护士会巡视病房,但有时候你的症状等不到护士巡视就会加重。自我观察也很重要。在睡醒的间歇,勤更换床垫,自己就能发现出血是否增多。
有些内出血,即便是已经发生了休克,床垫上也没有很多血,所以会让护士忽视,也会让家人忽视。但失血过多,会头晕,尤其站起来是和头更晕,所有一旦感觉头晕,可以叫护士测量血压。

第四件事下床活动。
产后休息过后就应该尽早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有利于子宫收缩,有利于及时排除宫腔内积存的血液,有利于早发现产后出血,有利于防止静脉血栓、肺栓塞。有利于顺利的解大小便。顺产妈妈产后3-4个小时就可以下床了,剖宫产的妈妈由于伤口疼痛、麻醉反应等等,下床会迟一些,但我们也建议产后12小时后下床。在下床前,可以适当在床上翻身、踢腿,家里人帮助按摩下肢。
(篇幅过长,还有部分内容请看下篇;本文已获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专家介绍
妇产科医生王玉玲,副主任医师,从医25年,现就职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
擅长:治疗不孕症、月经失调、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门诊时间:每周一、周三全天妇科专家门诊。
地址:浦东新区高科西路2699号,二楼B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