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女人改变体质的黄金期,做好10件事,产后大肚子悄悄溜走
女人生产之后,是非常脆弱的,需要长时间的休养来让身体复原,也就是所谓的坐月子。从社会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坐月子“是协助产妇顺利渡过人生生理和心理转折的关键时期。
当然在我国为了能让产妇尽快恢复,祖祖辈辈也流传下来了很多规矩,再现在看来有很多是不合情理和科学的,以至于让很多新时代的妈妈把所有的传统习俗统统否决掉,完全按照西方人群坐月子,生了之后立马来个冰淇淋看着很拉风,可我们的体质是不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不要盲目追随。
有许多新妈妈在坐月子期间,都比较”邋遢“,这是由于要遵守一些坐月子的习俗,不洗澡,不刷牙,不下地,不开窗,顿顿鸡蛋红糖,把月子做成了温柔的“牢房”,月子过的极度压抑,每天数着分针过,就盼着赶紧出月子就自由了。。。
其实坐月子除了不能过度‘崇洋’,还不能过度依照老传统,要依照科学的方法寻找一个平衡点,好让自己的月子过的舒心又不落后遗症.坐月子是女人改变体质的黄金期,做好10件事,产后大肚子悄悄溜走
一、产后这几天,是开奶的黄金时间,一定要把握好!
1、每次喂奶时间的把握
对于新生儿来说,无论何时,只要他想吃就应该喂,每24小时要喂8~12次 (甚至更多)。每顿奶吃多久?不必限制宝宝每餐的吃奶时间,找个舒服的喂奶姿势,让他放肆喝吧。
为了让宝宝喝到营养全面的母乳,尽量在喂完一侧乳房后再拍嗝,换另一边。
简单来说,为小月龄宝宝哺乳,遵循“按需喂养”的原则即可:频繁喂!频繁喂!频繁喂!不看时间,看宝宝!
2、正确判断宝宝是否饿了
新妈妈要学会捕捉宝宝肚子饿的信号:小手往嘴里送,做出吮吸动作;转动头向两边觅食;连续几天没吃饱的婴儿可能会更加嗜睡(如果宝宝在头几周经常连续睡觉超过4小时,应及时看医生)。
宝宝哇哇大哭是饿过头的信号
宝宝吃饱后一般会有这样的表现:停止吮吸或吐出乳头;吃完后几小时表现得很满足;大小便正常(第1个月,每天至少有6次小便,排出黄色大便);体重增长(前3个月平均每天增重14~18g) 。
值得一提的是:宝宝出生后的第1周体重会下降,满2周时应该恢复到出生体重。因此妈妈不必担心。
3、产后开奶注意事项
早开奶:分娩后30分钟左右,宝宝的吮吸反射最强。尽快开始第一次喂奶,乳汁分泌效果更棒。
勤吮吸——宝宝吸得越多,妈妈产得越多。
充分休息——身心放松可以让泌乳激素更有效运作,促进乳汁分泌。
足量饮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每次宝宝吃奶时,你可以跟着喝点水、牛奶等。
预防堵奶——不要喝太油腻的汤水。备个吸奶器,刚下奶时,宝宝吃不完,乳房会肿胀,可以在两次喂奶间隙挤出一些 。
家人支持——“没奶吧,加奶粉得了”,妈妈听了真是有奶也给憋回去了。家人也要对母乳喂养有信心哦,照顾妈妈的心情,及时分担喂奶之外的琐事。二,月子饮食,满足关键营养需求
妈妈分娩之后1周内的乳汁称为初乳,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丰富的微量元素并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别小看每一滴白色的乳汁其中蕴含着300多种婴儿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成分。 在母乳中特别是初乳中有许多天然的免疫因子,能帮助宝宝获得更多的抵抗力。如:核苷酸、乳清
二,月子饮食,满足关键营养需求
富含蛋白质月子里要比平时多吃一些蛋白质,尤其是优质动物蛋白质,如鸡、鱼、瘦肉、动物肝等;适量饮用牛奶、豆类也是新妈咪必不可少的补养佳品。但不可过量摄取,不然会加重肝肾负担,还易造成肥胖,反而对身体不利,一般每天摄入90-95克蛋白质就可以了。种类要多样化不要偏食,粗粮和细粮都要吃,不能只吃精米精面,还要搭配杂粮,如小米、燕麦、玉米粉、糙米、标准粉、赤小豆、绿豆等。这样既可保证各种营养的摄取,还可使蛋白质起到互补的作用,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对新妈咪恢复身体很有益处。多吃含钙食物哺乳妈咪对钙的需求量很大,需要特别注意补充,应该每天增加25克左右的蛋白质,避免影响乳汁分泌量。因为从饮食中摄取蛋白质不足时,对乳汁中的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明显,但会影响乳汁的分泌量。多吃含铁食物产后出血及哺喂宝宝,补充铁也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容易发生贫血。如果在饮食中多注意吃一些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如动物血或肝、瘦肉、鱼类、油菜、菠菜等及豆类等,就可防止产后贫血。摄取必需脂肪要注意摄取必需脂肪,其中的脂肪酸对宝宝的大脑发育很有益,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对中枢神经的发育特别重要。哺乳妈咪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会影响乳汁中的这些营养的含量。但也不能摄取过度,脂肪所提供的热能应该低于总热能的1/3。多吃果蔬海藻产后禁吃或少吃蔬菜水果的习惯应该纠正。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丰富维生素、矿物质、果胶及足量的膳食纤维,海藻类还可提供适量的碘。这些食物既可增加食欲、防止便秘、促进乳汁分泌,还可为新妈咪提供身体必需的营养素。多进食汤饮一定要注意多喝汤。汤类味道鲜美,易消化吸收,还可促进乳汁分泌,如红糖水、鲫鱼汤、猪蹄汤、排骨汤等,需注意的是一定要汤和肉一同进食。不吃酸辣酸辣食物会刺激新妈咪虚弱的胃肠,引起很多不适。甜食最好只喝红糖水,过多吃其他甜食不仅影响食欲,还易使热能过剩并转化为脂肪,引起产后肥胖。不吃盐渍食物盐渍食物会影响新妈咪体内的水盐代谢,咖啡及含某些香辛料的食品可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影响他们的健康发育,特别要加以注意。三、个人卫生不可忽视
产后汗腺活跃,产妇大量出汗,乳房淌奶,阴道又有恶露排泄,全身发粘,各种味道夹杂在一起,自己闻着就非常难受,一个月都是这种状态的话,产妇肯定会被折磨得够呛,其实产妇虚弱的身体给细菌入侵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月子里需要比平时更讲究卫生,月子里洗澡是明智的做法。
所以坐月子一定要注意做好个人的卫生工作。刷牙用温水,洗头后要立即用大毛巾擦干头发并马上吹干,以减少湿气入体身体;洗澡时要注意使用温水,洗澡后要马上快速的擦干身体,以避免身体着凉。切忌盆浴,提倡淋浴。
淋浴注意事项
站立;月子一定不可采用坐浴,一定淋浴,洗的时候是站立的
室温;一般是建议在28度这样子,如果是冬天比较冷的情况下,空调可以在适当大高一点,以免洗澡的时候有些冷,寒风入体。
时间;月子期间洗澡不能跟平时洗澡一样,妈妈身体比较弱,时间久了以后身体吃不消,很容易导致头晕或者晕倒的现象的发生。
家人陪同;产妇毕竟身体比较虚弱,有家人陪同可以帮助产妇尽快的清洗身体上的污垢,另一方面防止产妇发生头晕,滑到等现象。
立马擦干;因为洗澡后产妇的毛孔都是打开的,过一会身体上的水珠就会变凉,这个时候不擦干很可能造成湿气通过毛巾侵入体内,所以洗澡后一定要用毛巾立马擦干,穿好衣服保暖。四、坐月子需要躺着休息但不代表着就是卧床不起

刚分娩结束
妈妈刚刚经历过一次超负荷运动,累的一下子瘫了下来,心想好好松口气,大睡一场。注意,此时妈妈的身体运转好比刚跑完3000米的长跑比赛,身体不能立即躺下来大口喘气,应渐进放松身体。新妈妈此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温柔的按摩腹部,帮助排除体内恶露恢复体质,闭目养神许久后,可酣然入睡。
产后24小时之内
顺产妈妈在产后12小时之内即可下床上厕所,应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同,以防出现晕厥(神经内科)状况,剖宫产妈妈在产后4小时之内应安安稳稳躺在床上,24小时之后身体允许的话,可以下床,稍许活动。
产后一周之内
妈妈产后一周之内的主要活动场所都应该是在床上,身体允许的话,下床走走,稍许运动,可以防止便秘(消化内科),加速血液循环,防治血栓形成,有利于回归昔日的苗条身材。这些活动都应该在家人或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应循环渐进,切勿过度劳累,损伤身体。五、争取最大的时间休息

当你看着可爱宝宝的出生,不夸张说都是宝妈用命换回来。不仅要经历着身体的痛苦,同时精神上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创伤。所以即使宝妈想要更加照顾孩子,也要晓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多新手宝妈就想着自己抱孩子,换尿布或者洗澡,其实这些事情尽可能交给身边人。因为月子初期可以说产妇的身体特别虚弱,如果长时间的辛苦,很可能造成身体局部的酸痛,肯定会影响到康复速度。还有部分宝妈因为家庭的缘故,没有人照顾月子,即使这样也尽可能少做点家务,让老公回家帮忙干。女人还是要懂得爱惜自己,否则等到以后有月子病真是后悔也晚了。六,产后子宫恢复
在过去的怀孕的40周里,子宫为了容纳尊贵的小“客人”的成长,在荷尔蒙的作用下,会变得温厚、柔软、血液充足,形成一个空心大肉球。所以,要想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妈妈的悉心呵护。下面给您推荐几种帮助产后子宫恢复的方法
首先你要放心绝大部分妈妈生完宝宝后都能顺利恢复。不过,要想恢复得又快又好,还需要妈妈们努力做工作哦!
妙招一:及时排尿
产后,医生常常会嘱咐妈妈要尽早排尿,一般在产后4小时小便。因为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黏膜充血、肌肉张力降低、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于卧床姿势排尿等原因,都容易发生尿潴留,使膀胱胀大,妨碍子宫收缩而引起产后出血或膀胱炎。
妙招二:产褥期别“赖床”
老人都讲究分娩后要卧床,怕受凉。不过,产后6~8小时,妈妈在疲劳消除后最好别“赖床”,第二天尽量下床活动,这样有利于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的排出。
妙招三:哺乳刺激
刺激乳头也能帮助子宫收缩。因此,不妨在产后让宝宝尽早吃母乳,只要宝宝一吸吮,子宫就会收缩,宝宝频繁地吸吮、频繁地产生这种反射刺激,会使子宫的恢复加快。没有喂奶的妈妈,也可以采取按摩乳房或是热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头。
妙招四:别当脏妈妈
分娩后沐浴,对妈妈来说有益无害。如果是正常分娩,沐浴能使外阴伤口及周围的细菌不易停留,还能促进外阴伤口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如果是剖宫产,而且采取的是皮肤横切口、皮下缝合的方法,那么沐浴时水是绝对不会进入伤口的。只要在伤口表面敷一块纱布,不让水直接冲击伤口即可。当然,伤口毕竟是很娇嫩的,所以沐浴完毕后,伤口应该重新换药,切勿用湿毛巾在伤口上来回擦。七、重视盆底肌恢复

当一个新生命呱呱落地的时候,给家庭带来的欢乐不言而喻。但是,新妈妈们在欢乐、忙碌之余,别忘善待和关爱自己。因为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容易出现产后性生活不快、漏尿、子宫脱垂等症状,如果受损的盆底肌肉不及时恢复,在女性进入更年期时,随着整个身体生理功能的下降,漏尿、子宫脱垂等现象会更加严重。
怀胎十月,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压力均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的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便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因此,即便选择剖宫产,也无法完全避免。女性身体的特殊构造也决定了女性更易出现盆底问题。而妊娠、分娩、泌尿生殖感染、盆腔肿瘤、子宫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丧失、性激素缺乏等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及神经造成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盆底肌肉发生松弛破损,支持作用减弱,盆腔器官发生移位,导致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阴道松弛、大便失禁、便秘等一系列“女人病”。八、产妇忌产后性生活过早
妇女从受孕到分娩,身体各器官都有很大变化,产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尤其是生殖系统变化最大,而且在分娩过程中多有或轻或重的损伤,因而更需较长的恢复时间。
一般来说,产后4~6周内应禁止性交。因为这段时问内阴道壁内黏膜较为轻弱,易受损伤,性交时易发生阴道裂伤和出血不止。同时,子宫尚未完全复原,性交时易将细菌带入而引起子宫内膜炎及其附属器官的炎症。另外,分娩时给外阴、阴道等造成的损伤,也会因过早性交而延迟愈合,甚至引起感染。因此,正常的妇女,在产后4~6周内应避免性交。丈夫也应了解这一点,暂时克制自己。即使是子宫和阴道壁经过4~6周已复原完好,产后的性生活中也应像新婚初夜那样谨慎小心。最好在开始时使用避孕药膏或乳脂等润滑剂来润滑阴道,以顺利行性生活。妇女在产褥期过后进入哺乳期,一般可以恢复正常的性生活,但因哺乳期母亲要给婴儿喂奶,大量营养物质通过乳汁喂给婴儿,能量消耗很大,理应好好休息。所以,为了母亲的身体健康及婴儿的生长发育,性生活不要过频。一般情况下,每周过性生活2~3次,或者每周性生活1~2次更适宜。八、产妇忌产后性生活过早
九、忌忽视收拢腹部

十、坐月子忌哭泣